药物治疗能否阻断早期静脉曲张进展、避免将来手术?

2016-10-24 12:49 来源:丁香园 作者:陈新华
字体大小
- | +

继上期的菜鸟医生系列之后,小编继续将为菜鸟医生整理、总结常见问题的解答,作为「防身技能」,同时也提高自己专业知识储备。这次是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问题,这也是菜鸟医生被「高发问」的疾病。

既往文章回顾: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四大常见病之一,张培华等调查的我国 15 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 8. 6% ,45 岁以上为 16. 4% [1] 。对于中重度下肢静脉曲张,目前已经形成手术治疗辅助术后压迫治疗的主流观念,手术包括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以及静脉腔内激光治疗、静脉腔内电凝治疗、静脉腔内射频治疗、皮下曲张静脉透光旋切术(Trivex 术)等微创手术,而且目前微创手术,尤其是激光闭合术,技术上也已经较为成熟。对此,大部分患者都较为认可和接受,并不会有太多疑问。

然而,对于轻度静脉曲张患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其实是能否通过早期药物治疗避免将来手术治疗。毕竟手术再怎么进步和微创,在群众心目中仍是很大的创伤事件和最大的治疗活动,而术后长期的压迫治疗的坚持也颇为不舒服和为难的。她们最期待的治疗方式莫过于药物治疗。

提问

临床场景中,最常见的是手术患者的家属(多为女儿)对轻度药物治疗的问题最为关心。

临床情景:55 岁女性患者,发现双下肢血管扩张 10 年。

查体:双侧下肢可见多处浅静脉隆起、扩张、卷曲成团,以小腿内侧为甚,皮肤表面见散在淡褐色色素沉着。其慢性静脉疾病的诊断和分级(CEAP)分级为:C4 伴色素沉着或皮疹(图 1)。

图片1.jpg图片2.jpg
图 1 患者双下肢血管扩张,多处浅静脉隆起、扩张、卷曲成团

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明确诊断并排除手术禁忌证之后,行「双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激光闭合术」治疗——然而,主角并不是该患者,而是患者女儿。这时,患者女儿则十分焦虑地询问自己是否也是静脉曲张:

发现双下肢浅静脉轻度扩张 1 年,查体发现双侧下肢可见多处浅静脉轻度扩张,无隆起、卷曲成团,无色素沉着、皮疹、脱屑。CEAP 分级为:C1 伴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图 2)。

图片3.jpg图片4.jpg图片5.jpg

图 2 患者女儿双下肢浅静脉轻度扩张

当得知自己也是早期静脉曲张,便迫切想知道:自己的静脉曲张尚处于早期,是否可以通过服药预防静脉曲张进展、避免将来同其母亲一样需要手术治疗?

背景知识

1. 定义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成团状态 [2]。

2. 病因和病理生理

静脉壁软弱、静脉瓣缺陷及浅静脉内压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 [2]。患者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静脉壁和静脉瓣膜缺陷。

(2)瓣膜承受过度压力: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使瓣膜逐渐松弛,不能紧密关闭。

(3)其他:肥胖、性别(女性)、使用激素药物。

专科解析

1. 是否需要治疗?

虽然下肢静脉曲张并不是急症,进展缓慢,甚至有些患者病程长达三四十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需要治疗,因为:

静脉曲张不仅会影响女性患者美观,还会常见腿部酸胀、疼痛、沉重感和水肿等症状,甚至有皮肤色素沉着、淤积性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和溃疡形成等影响生活质量的皮肤营养性变化,严重者可能产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如果不治疗,静脉曲张只会逐渐加重,下肢静脉淤血难以缓解,皮炎和溃疡等经久不愈。所以,下肢静脉曲张是需要及时治疗的。

2. 是否可以用过药物治疗避免手术?

目前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式主要有 3 种:

(1)手术治疗

诊断明确且无禁忌证者都可行手术治疗: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与曲张静脉激光闭合术或剥脱术。

(2)硬化剂注射

将化学药物注入曲张静脉使静脉发生无菌性炎症继而发生纤维性闭塞,达到使曲张静脉萎陷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为泡沫硬化剂治疗。广泛应用于治疗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扩张和直径 <4 mm 的下肢浅静脉曲张。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处理残留的曲张静脉。

(3)非手术治疗

a. 加压疗法和改变生活方式:

可穿医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生活习惯上可以避免久站、久坐,平卧时抬高患肢,踝关节和小腿的规律运动,可增加下肢静脉回流,缓解静脉高压。

但是生活习惯的改变仅能改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静脉曲张的进展,并不能治逆转或治愈静脉曲张。所以仅仅适用于症状轻微又不愿手术者、妊娠期发病且考虑分娩后症状可能消失、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b. 药物治疗:

这是患者最期待的治疗方式,既不用手术那么大动干戈,也不用在穿弹力袜那么不舒服和别扭。然而,遗憾的是,查阅文献和咨询临床医生后发现,目前并没有药物可以预防、逆转或是根治下肢静脉曲张。药物治疗只是作为硬化剂治疗和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静脉活性药物(venoactive drugs,VADs)。VADs 的共同作用机制是增加静脉张力,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和提高肌泵功能,因而能解除患者的下肢沉重、酸胀不适、疼痛和水肿等临床表现。作为加压及手术等综合治疗的辅助,VADs 至少应持续使用 3~6 个月,以消除症状,提高疗效以及巩固术后效果 [3]。

我国常用的静脉活性药物包括:黄酮类、七叶皂苷类,香豆素类。

  •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地奥司明,可提高静脉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淋巴回流量,具有独特的静脉抗炎作用,抑制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 七叶皂苷类:具有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静脉张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水肿的作用。

  • 香豆素类:香豆素来源于草木犀植物提取物。香豆素类的代表药物是消脱止-M,其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循环及增加血液流量,促进淋巴回流,有效减轻水肿。

解答

因此,药物治疗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却不能预防、逆转或是治愈下肢静脉曲张,因而并不能通过药物治疗阻断早期静脉曲张进展及避免将来的手术治疗。

然而,这并不是否定药物治疗的作用。

专家共识明确指出: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均应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加压治疗。长期坚持这些保守治疗,对手术巩固疗效、保证疗效的持久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参考文献

[1]  张培华,蒋米而,戴乐天等. 华东四省一市周围血管疾病调查研究.

[2] 第八版人卫外科学.

[3]2014 年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本文由陈新华原创,首发于丁香园旗下微信公众号普外时间,感谢授权。

编辑: 程培训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