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挑战:特殊的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2016-09-02 20: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lilyfighting
字体大小
- | +

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临床少见疾病,年发病率估计为 3~4/10 万人,其中仅有约 0.5% 的患者表现出卒中样症状。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重症医学专业的 King 教授报道了一例极具挑战性的 CVST 病例,该病例特殊性在于患者存在肝素抵抗,可能继发于抗凝血酶因子Ⅲ(ATⅢ)缺乏。

病例报道

20 岁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就诊前数日出现逐渐加重的头痛、恶心。在急诊室,患者出现急性意识障碍,经气管插管支持治疗。入院 CT 扫描提示有脑水肿,可能为突发意识障碍原因。患者入院时为妊娠第 8 周。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多处硬脑膜静脉窦大量血栓形成,包括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颈静脉及直窦(图 1、2、3)。


图 1 头颅 MRV 显示广泛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累及区域包括乙状窦(1)、横窦(2),直窦(3),上矢状窦(4)


图 2 头颅 MRI(梯度回波序列)显示上矢状窦枕区血栓及皮质静脉大量血栓形成


图 3 MRI 平扫显示 CVST 及基底节区与胼胝体的新鲜梗塞灶

年轻妊娠期女性,存在明显脑水肿及血凝块,且神经系统体征逐渐恶化,使我们决定对其行机械取栓术。患者开始使用肝素,系统的术前抗凝治疗。

术中的脑血管造影显示大量静脉窦血栓,且静脉压力增高。手术医师去除了多处静脉窦内的血凝块。由于血凝块相当易碎,手术医师认为使用机械取栓不安全,无法完全去除血凝块,故联合使用局部 rtPA 溶栓治疗,最终使双侧横窦及乙状窦部分再通。术后患者移入 ICU 监护。鉴于 rtPA 与系统抗凝相关的出血风险,神经外科医师延长了颅内压监测装置的放置时间。

在 ICU 中,尽管肝素的使用剂量在不断上调,但仍不能使患者部分凝血酶时间(PTT)延长到目标值,即 60~80 s 维持 36 小时。患者最大的肝素剂量达到 2500 U/h,但其 PTT 时间仍 < 50s。

患者的肝素抵抗原因中一重要原因为 ATⅢ缺乏,因此,我们予以患者新鲜冰冻血浆来补充 ATⅢ水平。虽然患者的 PTT 时间很快达到了目标值,但仍是在大剂量使用肝素后 36 小时才首次达标。重要的是,在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后的 ATⅢ水平也仅为 64%(正常为 80%~120%)。

鉴于患者的高凝风险,且若无有效地系统抗凝方法,临床恶化的风险很高,而传统的抗凝药物效果差,我们最后为其选择了一种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阿加曲班——来进行系统性抗凝治疗。使用阿加曲班后,不到 24 小时即使 PTT 达到目标值。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得到快速改善。除了静脉性梗塞面积有所扩大外(图 3),患者已成功拔出气管插管,出院回家。

总结 

肝素主要依赖抗凝血酶的机制使凝血酶及 X 因子失活,而产生抗凝作用。为了抑制凝血酶,肝素必须和凝血酶原及抗凝血酶因子结合。抗凝血酶因子的缺乏使得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减少肝素效力。当患者出现肝素抵抗时,尤其是合并复发或进展的血栓形成事件时,应当检测 ATⅢ水平,高度怀疑 AT 缺乏的可能性。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李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