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实验室检测项目及其意义

2018-05-17 09:46 来源:赛金生物 作者:
字体大小
- | +

风湿免疫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AS)、类风湿关节炎 (RA)、银屑病关节炎(Ps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给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早检查、早发现,以预防疾病。下面列举 AS 和 RA 常见的检测方法。

4-1.jpg

4-2.jpg

1. 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 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因为这种抗体首先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延续时间较长,因此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其实,凡是存在变性 IgG,并能发生抗变性 IgG 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正常值:阴性(<20 kU/L)

临床意义(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结节病,SLE 等。RF 是一种自身抗体,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因 5% 的正常老年人 RF 可阳性,随年龄的增高,阳性率可增高,年龄超过 75 岁的老年人,RF 假阳性率为 2-25% 不等。而且在许多其他疾病中出现,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SLE、PSS、PM/DM 等;感染性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麻风、传染性肝炎、血吸虫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硬化、慢活肝、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可以检测到类风湿因子。持续高滴度的 RF, 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且骨破坏发生率高。有学者指出,健康成年人高滴度 IgM-RF 是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因子。

2. 血沉(ESR)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在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显著增快,是病情活动程度的指标。红细胞沉降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参考值:
魏氏(Westergren)法:成年男性 0-15 mm/h;成年女性 0-20 mm/h
潘氏法:成年男性 0-10 mm/h;成年女性 0-12 mm/h

临床意义:血沉增快,应该考虑以下病理性因素:(1)风湿活动或病情活动: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2)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慢性肾炎和肝硬化等引起的相对性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等血浆病理性高球蛋白血症。值得注意的是如 IgM 明显增多而导致血浆黏稠度增高(高黏综合征)的巨球蛋白症患者,血沉可正常甚至减慢。(3)各种急性的全身和局部感染:活动性结核病,心肌炎,疟疾,肺炎等;(4)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塞时常于发病后 1 周左右血沉增快,并持续 2-3 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5)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常使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6)其它: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铜、砷或酒精中毒等。

3. C 反应蛋白(CRP)

丙种反应性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期)蛋白,亦称 C 反应蛋(CRP)。

正常参考值:≤10 mg/L 

临床意义:CRP 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但不受红细胞、HB、脂质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是反应炎症感染和疗效的良好指标。类风湿活动期显著增多,与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现的早、消失也快。CRP 含量愈多,标明病变运动度愈高。炎症恢复进程中,若 CRP 阳性,预示仍有突然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停用激素后已转阴的 CRP 又阳性时,标明病变运动在继承。炎症缓解期和用抗风湿药后,转阴或消失比血沉快,且在贫血和心力衰竭时不象血沉那样易受影响。CRP 阳性,亦可见于肺炎、肾炎、恶性肿瘤及急性感染、外伤和组织坏死、心肌梗死、心功用不全、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胆石症、肝炎、痢疾、风湿热、PM、PSS、结节性多动脉炎、SLE、结核和菌苗接种等。但病毒感染时通常为阴性或弱阳性,故可作为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指标。

4. 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或 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200 U。

正常值因试剂不同,年龄、季节、天气、链球菌感染情况,尤其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

临床意义:溶血性链球菌发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溶解红细胞,因此这种产物被取名为「O」溶血素人体感染了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O」溶血素在体内作为一种抗原物资存在。为了对抗这测定这种能中和链球菌溶血素「O」的抗体含量,就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正常仁一般在200单位以下,若高于200单位,说明最近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些病人抗「O」升高,但是没有关节酸痛等症状,不能以为就是患了风湿关节炎,只能说明近期曾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一类疾病。但是,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切实与链球菌的感染有关,因此,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抗「O」是会升高的。据研究,柯萨奇B病毒、高胆固醇血症、溶血、肝炎、肾病综合症等疾病,均可展现非特异性的抗「O」增高,但是滴度不是很高,类风湿关节炎也是如此。一般以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可能与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有关,感染后引起异常免疫反应。链球菌也可能混杂在其间,局部参与了感染,因而出现了抗「O」。另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久病体虚」,抵抗力较差,轻易收到链球菌的侵袭,我们在临床上常见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患有咽炎。还有局部关节炎病人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之后,抗感染能力显著下降,这也是合并链球菌感染的原因。抗「O」并不能像血沉、C-反应蛋白一样作为断定病情严重水温和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检验中不作为通例项目。

5. 抗双链DNA 

抗体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抗双链DNA 抗体是针对其中双链DNA 的一种自身抗体。

临床意义:抗双链DNA 抗体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性抗体。抗单链DNA抗体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6. 抗组蛋白抗体 

组蛋白是细胞核内的一种碱性核蛋白,抗组蛋白抗体即是以组蛋白为靶抗原的一种自身,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7. 抗核小体抗体(AnuA)

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他是由DNA 和组蛋白以特别的方式相连而组成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导和致病中有重大作用。

临床意义:抗核小体抗体比抗 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

8. 抗环瓜氨酸肽(CCP)

CCP 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以 IgG 型为主的抗体。

临床意义:抗 CCP 抗体检测的主要临床意义在于(1)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高(90.4%-98%),2)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3)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相关。(4)提示预后情况。类风湿早期和急性风湿时,血清中可达 50 mg/L,其阳性率为 80%-90%。

9. 抗着丝点抗体(ACA)

临床意义:可见于 50-96% 的局限性硬皮病的患者。在 CREST 综合症可达 98%, 而且,一般以为该抗体是 CREST 综合症的标志抗体。在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中,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仅为 10%。该抗体可较早出现于患者血清中,仅有雷诺氏现象者也可阳性。临床研究发明,抗着丝点抗体与血管炎、肺受累有关,不随病情变化而波动,而且多提示预后相对较好。

1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 E3、MPO 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志物。

临床意义:(1)ANCA 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 Churg-Strass 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发生。(2)ANCA 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大指标。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 滴度均升高。有研究标明,c-ANCA 在血管炎复发前 2-5 周可升高 4 倍。因此,c-ANCA 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c-ANCA 滴度可鉴别复发与其余原因(如感染)造成的病情恶化。

11. 抗 ENA抗体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抗 Sm 抗体

抗 Sm 抗体仅发现于 SLE 患者中,是 SLE 的血清标志抗体,已列入 SLE 的诊断标准。约 30%-40% 的 SLE 患者抗 Sm 抗体阳性,此抗体阴性不能排除 SLE 的诊断。相对抗dsDNA 抗体而言,抗 Sm 抗体水平不与 SLE 疾病的活动性相关,亦不与 SLE 的任何临床表现相关,治疗后的 SLE 患者也可存在抗 Sm 抗体阳性。抗 Sm 抗体的检测对早期、不典型的 SLE 或治疗后的回顾性诊断具有很大帮助。

抗核 RNP 抗体

抗核 RNP(nRNP)抗体是诊断 MCTD 的重要血清学依据,列入 MCTD 的诊断标准。因其抗原为含有 U1RNA 的核蛋白复合物,故而称为 U1RNP。其在 MCTD 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可高达 95%。无论在疾病的活动期或是缓解期,高滴度的抗 RNP 抗体均可持续存在。抗 nRNP 抗体无疾病特异性,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阳性检出率如下:SLE 30%-40%,SS 20%,进行性系统性硬化(PSS)10%-15%,皮肌炎(PM)/多发性肌炎(DM)10%,偶尔也可见于 RA和药物诱发的狼疮,不过滴度均较 MCTD 患者低。由于 Sm 和 RNP 是同一分子复合物(RNA-蛋白质颗粒)中的不同抗原位点,两种抗原具有相关性,故抗 Sm 抗体阳性常伴有抗 RNP 抗体阳性,单一的抗 Sm 抗体或抗 RNP 抗体阳性较少见。

抗 SSA/Ro 抗体和抗 SSB/La 抗体

抗 SSA/Bo 抗体和抗 SSB/La 抗体是 SS 患者最常见的自身抗体。其阳性检出率分别是 70%-80% 和 40%, 而抗 SSB/La 抗体的特异性高于抗 SSA/Ro 抗体,可达 50%×60%. 该两个抗体的同时检测可提高对 SS 的诊断率。部分 SLE 患者也有抗 SSA/Ro 抗体和抗 SSB/La 抗体的检出,其阳性率分别为 35% 和 15% 左右。约 60% 的亚急性红斑狼疮(SCLE)患者,补体缺陷的 SLE 患者和新生儿狼疮患者可出现抗 SSA/Ro 抗体阳性。抗 SSA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征,出现典型的 SLE 皮损和不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另外,单独出现抗 SSA/Ro 抗体阳性的 SLE 患者,其肾炎或血管炎的发生率较单独出现抗 SSB/La 抗体阳性的 SLE 患者高。因抗 SSA/Ro 抗体与 SSA/Ro 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更易沉积于肾脏和血管壁,造成肾脏损伤及血管炎

抗 Jo-1 抗体

该抗体最常见于多发性肌炎(PM),故又称为 PM-1 抗体。具有抗 Jo-1 抗体特性的是分子量 110kD 和(或)80kD 的多肽(核仁蛋白)。抗 Jo-1 抗体在 P M 的阳性检出率可达 40%-50%,在 PM/DM 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 25%,单独皮肌炎中的检出率不足 10%,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 Jo-1 抗体为阴性,因而抗 Jo-1 抗体对诊断 PM 具有特异性。PM 与硬皮病重叠的患者,抗 Jo-1 抗体的阳性率可高达 85%,PSS/PM 中为 25%,PM 伴肺间质纤维化者抗 Jo-1 抗体阳性率可达 60%。

抗 Scl-70 抗体抗 Scl-70 抗体

几乎仅在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PSS)患者中检出,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分子量为 70kD。故该抗体是 PSS 的特征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的阳性检出率为 20%-40%, 在 PSS 的阳性检出率为 40%-60%。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极少有阳性检出,正常人均为阴性。

 4-3.jpg

参考来源:检验医学网

编辑: 韦成凤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