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宇林 副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蒋宇林教授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围产领域多项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的研究工作,现任国家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秘书、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出生缺陷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全国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分会临床遗传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计划生育分会临床遗传学组委员。擅长产前诊断、胎儿异常的诊治、遗传性疾病、双胎的围产期管理。


彭智宇 首席产品官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彭智宇博士先后从事基因组学及遗传病方向的研究,现负责华大基因医学生育健康方向的产品研发及推广,将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出生缺陷防控的研究及临床转化,推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技术升级、扩展携带者筛查及新生儿基因检测等方向的临床应用。在 Genetics in Medicine、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 等国际学术期刊合计发表 36 篇 SCI 论文,其中(共同)第一、(共同)通讯作者论文 14 篇。

在我国,每年的出生缺陷婴儿数量约占全世界的 20%,据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显示,目前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 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高达 90 万例。这其中,单基因遗传病占据了相当的比例。鉴于此,开展单基因病的携带者筛查不仅能够加强出生缺陷防控网络,而且还有助于提升一部分单基因病的预防级别。

2018 年 3 月,由北京协和医院及华大基因牵头,联合全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的其他 8 家医院共同发起了「中国多中心孕期人群常见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项目。截止目前,这一项目已顺利开展一年时间,为了解其中进展以及预期将产生哪些结果,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生育健康临床应用」上,丁香园与该项目的召集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蒋宇林教授和华大基因首席产品官彭智宇博士进行了相关交流。

单基因筛查有效防控出生缺陷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缺陷所导致的疾病。根据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数据库(OMIM)显示,目前明确的单基因遗传病已经超过 8000 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已知的单基因遗传病的总体人群发病率约 1%,是导致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单基因疾病的治疗十分困难,因此预防性筛查成为减少其发病率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孕前/产前扩展性携带者筛查是针对出生缺陷产生源头的一级预防手段,能够预防单基因遗传病的首次发生,从而更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

蒋宇林教授介绍说,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筛查其实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传统的模式主要针对两方面的疾病。一方面,基于人群,如果已知在特定人群中高发某种遗传病,那么在对疾病诱发基因比较清楚的情况下,可以对育龄夫妇提前进行热点基因筛查,并根据其后代罹患遗传病的风险性,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另一方面,基于地域,譬如对东南亚及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因地中海贫血高发而进行的血红蛋白检查,以预防和降低后代罹患这种遗传病的风险。

扩展性携带者筛查蓄势待发

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可谓单一遗传病筛查的升级版,这一手段不针对特定人群和地域,能够一次性筛查几十、几百乃至上千种单基因病,其理念是在孕前或早孕期全面了解夫妻的遗传背景,以评估其后代罹患多种遗传疾病的风险,从而为选择最适宜的生育选项提供可靠证据。

蒋宇林教授表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致病基因明确的单基因病数持续增加,这使得扩展性筛查飞速发展,有很多相应的指南已经发布。特别是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基因分型的应用,检测技术已经足以满足筛查需求。这也令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日渐关注扩展性携带者筛查。他认为,考虑到中国的现实情况,扩展性筛查目前尚不是产前筛查的热点,但毫无疑问的是,在产学研各方的携手努力下,这项技术已到了蓄势待发的阶段。

彭智宇博士对此补充道,关于扩展性携带者筛查,华大基因在 2012 年就已开始启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并于 2013 年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基础,针对育龄人群的 12 种遗传病筛查。之后产品持续升级,并形成以 10 种、100 种和 600 种为代表的安孕可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筛查系列。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筛查疾病谱

据了解,此次与协和医院等 10 家医疗机构联合开展的中国多中心孕期人群常见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项目,目的在于对 3000 名孕期女性及其配偶进行 11 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携带者筛查,进而得出中国孕期人群的遗传病携带数据;通过产前诊断评估控制出生缺陷的比例。蒋宇林教授表示,该项目是基于中国人群开展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做出中国特色。这一点首先体现在筛查的疾病谱上。

多项研究证实,不同种族携带的疾病基因差别巨大。在欧美国家,跨种族通婚比比皆是,这也导致其遗传背景相对复杂。因此在这些国家开展的扩展性筛查不但有其特定的疾病谱,而且还需尽可能覆盖更多人种。

中国人群遗传背景相对纯粹,而且有自己独特的疾病谱,故而在开展筛查时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通过此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华大的前期研究,该项目选择了 11 种较为常见的单基因隐性连锁遗传病。通过该研究所产出的携带者数据,能够为我国育龄夫妇应当优先关注哪些单基因遗传病提供参考,为出生缺陷防控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该项目已经持续推进了一年时间。彭智宇博士透露,研究已经完成了节点目标,根据现有的数据推测,11 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达到了 1/800。这一水平已与唐氏综合征发病率 (1/680) 相当,提示扩展性筛查的推广非常必要。

蒋宇林教授向丁香园表示,项目的患者入组工作已经完成,整个课题将于 2019 年上半年完成,相关数据统计及论文发表也将陆续完成。接下来,还会有进一步的工作继续开展,譬如引入更多中国人常见遗传病,以及将多种技术联合,以使研究数据更具指导意义。

疾病筛查应技术与伦理并行

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华大基因及其他 8 家医疗机构开展的扩展性携带者筛查项目系在中国首次开展的此类大规模研究。蒋宇林教授认为,从中汲取到的宝贵经验为后续开展类似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来看,在中国推进扩展性筛查,还需克服如下障碍。首先是育龄夫妇的出生缺陷防控意识缺乏。大多数人缺乏对遗传病基本原理的认知,往往持有家族中没有罹患遗传病的亲戚,自己的孩子得病的可能性就会很小的错误观点。

其次,医护人员对单基因遗传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参差不齐。此次研究列入的 11 种遗传病已是中国较为常见的病种,但仍有不少医护人员对疾病详情及如何防控的了解存在薄弱之处。

并且,如何提供科学的遗传咨询,怎样才是符合客观事实的科学表述,很多医疗机构还未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方面的能力若有欠缺,检测与筛查很难推进,甚至有可能导致混乱。

最后,检测产品的支付需要加以改善。目前的价格与老百姓心目中的理想价格仍有落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整个社会携起手来,经由政府补贴和商业保险加以覆盖,学术界与产业界也应紧密合作,开发出更具针对性和可及性的产品。

虽然单基因遗传病大多数是罕见病,但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任何的罕见病在中国都不罕见」。在与丁香园的交流中,两位专家一致表示,为服务「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降低出生缺陷率,下一步应当夯实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的研究基础,在搞清楚中国常见遗传性单基因疾病的总携带率及不同地区的携带率差异的基础上,尽早提出适于中国人群开展的孕前及孕期携带者筛查模式及各地区的个体化携带者筛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