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scape:为什么应用两性霉素B会发生低钾血症

2014-05-30 00:49 来源:丁香园 作者:daerwen2008
字体大小
- | +

为什么两性霉素B可导致低钾血症,当出现低钾血症后应如何治疗?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 医学院Lecturer高级感染病药剂师对此进行阐述,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传统的两性霉素B(AMB)是一种有用的抗真菌药物,其应用已超过50年。即使不断有新的抗真菌类药物的问世,两性霉素B因其有效性而继续为临床所使用。

主要限制两性霉素B治疗的不良事件和该药物的肾毒性相关。新的脂质制剂(两性霉素B脂质体)虽可降低肾毒性,但仍不能消除该药的肾毒性。其导致严重且潜在不可逆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并不少见。

两性霉素B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常表现为中度至重度低钾血症,甚至更为常见。其所致的低钾血症常难以治疗,罕见的情况下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低钾血症的发生与疾病的进展与潜在的治疗相关。

两性霉素B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改变真菌细胞壁的通透性而发挥作用。其优先与真菌细胞壁发生结合,但其也可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胆固醇相结合而引起同样的损伤。

两性霉素B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的结合导致滤过裂孔增大,钾排出增加,形成低血钾。这种不良反应可发生在肾小球滤过率无大幅减少的患者中。

肾小球滤过率变化有多种发生机制。研究发现,两性霉素B可引起肾动脉狭窄,致肾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开始应用两性霉素B之前已有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患者,更易发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且幅度较大。

两性霉素B给药前的钠负荷可以帮助减少上述的血管收缩,并确保钠平衡。然而,两性霉素B对肾小管集合管细胞的影响,给维持钠钾平衡的环境带来了挑战。

应用两性霉素B之后,一旦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维持血钾浓度非常重要。临床医师需要密切监测钾水平,主动积极补钾。在这些情况下,此时需要静脉补钾的情况并不少见(80mg-120mg mEq/day或更高)。如果不注意补钾的话,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临床后果,如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或发生横纹肌溶解症。

目前已对一些预防措施进行了评估。近期的一项小样本研究发现,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对于预防两性霉素B相关的电解质改变无效。保钾药物,如阿米洛利和安体舒通,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助于减少钾的需求量,但它们不能取代密切的监测和积极的补充电解质。

监测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患者的血镁水平也是非常关键的。低镁血症影响保持钾平衡的能力。在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Maxi-K通道负责钾的分泌。镁具有调节这种分泌的能力。低镁可致钾通过这些通道分泌过多,从而加剧了低钾血症。

虽然钠负荷对于减少两性霉素B所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益,但其不会影响低钾血症的发生。两性霉素B这种可预测的和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在应用两性霉素B期间,因严重抑制了血钾水平,可能会出现即使积极进行补钾治疗也难以纠正低钾血症,唯一的选择是换用可能疗效不如两性霉素B的其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liwenxi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