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转移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2015-04-28 13:54 来源:丁香园 作者:haitao1230
字体大小
- | +

基本病史:患者女性,63岁,身体状况下降,在过去几个月期间表现为进展性头痛,无力,步态不稳。行颅脑CT及磁共振检查结果如下。

颅脑平扫CT显示右侧枕叶肿块,其内密度不均,中间呈低密度。周围脑组织呈血管源性水肿性低密度,邻近脑沟、裂变窄变浅,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形。

颅脑平扫加强化MRI显示:右侧枕叶见一长T1等长T2异常信号,FLAIR呈高信号,注入对比剂后呈明显不均质强化,中间呈坏死性不强化改变。病变强化后边界不清,邻近脑实质和后方软脑膜受侵。病变定位脑内,非硬脑膜起源,未见脑膜尾征。周围脑组织可见血管源性水肿征象,累及皮层下和深部白质。MRI显示较CT清晰、明显。

病理诊断:脑转移瘤

患者胸部X线片显示:右肺上叶见一肿块型不透光影,经CT证实,怀疑为原发性肺癌。

病例学习

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恶性肿瘤脑转移最常见方式为血源性播散。在某些头颈的肿瘤中也可见到沿血管周围和神经周围进行传播的案例。原发性中枢性经恶性肿瘤也可沿白质纤维束进行播散。

典型的血源性播散最常见于脑组织(大脑和小脑)灰白质交界区,单发或多发。转移灶多表现为CT上等低密度,MRI上根据病变细胞组织的不同多表现为等长T1混杂T2信号。如果转移灶伴有出血成分或含有黑色素成分在T1上也可表现为高信号。

绝大多数的转移瘤表现为明显强化,但强化的表现各异,以环形强化多见。转移灶弥散多不受限制,DWI序列多表现为等信号,除非病灶细胞组织排列紧密。邻近周围组织血源性水肿程度也各不相同,在CT表现为低密度,MRI上为T2高信号。

单发的转移瘤很难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进行鉴别。与转移瘤相比,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脑深部组织,常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性强化方式。扩散张量成像(DTI)常表现为FA值增高,尤其是病灶强化的区域。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一般强化不明显,脑脓肿弥散多受限,在DWI上为高信号。原发性中枢神经性淋巴瘤和肿瘤样脱髓鞘分别常见于深部脑白质和脑室周围白质。脱髓鞘通常发生于年轻患者。

一般来说,大多数伴有脑部转移瘤的患者多采用全脑放射治疗(WBRT),对于单发转移瘤或少数多发也可以考虑手术联合WBRT的方式进行治疗。目前,系统性和靶向治疗的研究一直在探索当中,如何更高的联合这些治疗的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是目前医学界最大的挑战。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巩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