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乳糜泻致血糖持续性波动(病例分享)

2014-12-16 16:18 来源:丁香园 作者:doeh
字体大小
- | +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多数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低血糖发生率高。乳糜泻(coeliac disease)是对食物中麸质不耐受引起小肠黏膜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与1型糖尿病相似,乳糜泻也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1型糖尿病患者中乳糜泻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国外报道乳糜泻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0.6%~16.4%。近期在Diabetic Medicine杂志上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伊利诺斯分校的Arbelaez教授等报道了2例1型糖尿病患者伴发乳糜泻造成血糖持续波动的病例。

病例1:

患者女性,13岁,1型糖尿病和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史9年。过去2年中反复发作低血糖,晕厥达7次,无糖尿病并发症。平时给予胰岛素治疗(1.2-1.4 U/kg/天),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69 mmol/mol。自称平时无与乳糜泻相关的胃肠道症状及其他症状(如发育迟缓、嗜睡、易疲劳、无力、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患者营养状况良好(身高159.6cm;体重52.1kg;BMI:20.35kg/m2),Tanner分期为3期。由于患者长期血糖波动和多次出现低血糖症状,考虑是否合并乳糜泻。完善实验室检查:IgA-tTG(组织谷氨酰酶)升高至17 U(正常值0-5U)。内镜下行十二指肠活检呈现乳糜泻样的病理改变。

患者经去麸质饮食治疗几周后,血糖波动现象停止,未再发生严重低血糖。经去麸质饮食治疗6个月后,BMI增高至21.82 kg/m2,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至58mmol/mol,胰岛素剂量略有升高至1.4-1.6 U/kg/天。

病例2:

患者女性,16岁,1型糖尿病史3年,无糖尿病并发症。过去3年中发生低血糖晕厥5次。平时给予胰岛素治疗(1.1-1.3 U/kg/天),由于患者害怕发生低血糖,导致血糖控制较差(糖化血红蛋白88mmol/mol)。自称平时无与乳糜泻相关的胃肠道症状及其他症状。

患者体重偏高(身高173cm;体重77kg;BMI:25.7kg/m2),Tanner分期为5期。实验室检查:IgA-tTG(组织谷氨酰酶)升高至>100 U(正常值0-5U)。内镜下行十二指肠活检呈现乳糜泻样的病理改变。

患者经去麸质饮食治疗几周后,血糖波动现象停止,未再发生严重低血糖。经去麸质饮食治疗6个月后,BMI降低至25.3 kg/m2,胰岛素剂量维持为1.0-1.2 U/kg/天。但是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仍较高为92 mmol/mol,这可能与其对低血糖恐惧有关。

讨论:

1型糖尿病患者不明原因严重低血糖极有可能提示伴发乳糜泻。目前对于在1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应常规筛查乳糜泻还存在争议,临床医生应提高对1型糖尿病患者伴发乳糜泻的警惕。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曹子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