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股骨转子间骨折需牢靠固定大转子

2016-01-12 11:49 来源:丁香园 作者:何勇槟
字体大小
- | +

股骨大转子作为大腿外展肌附着点,在维持正常步态中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强调在截骨或全髋置换术大转子意外骨折时,恢复其解剖结构的重要性。固定不牢靠或骨折块移位将致外展肌无力、疼痛和跛行。因此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大转子移位与行走功能受损两者间的关联仍需进一步探究。

股骨转子间骨折髋部 X 线侧位片常可显现大转子的后部骨折块(图 1a)。除了 AO 31 A3.1 和 A3.2 这些类型,其余任何转子间骨折类型均可出现此种骨折块。由于骨折块大小、入钉点位置(常选在骨折前部)等因素的影响,骨折块并不能总是很好的固定(图 1b)。若骨折块不能很好固定,则髋关节正位片可见后部骨折块向中线方向移位(图 1c)。

1.png2.png3.png
图 1 a 髋关节侧位片示大转子后部骨折块;b 术后髋关节侧位片示髓内钉未能牢靠固定后部骨折块;c 术后 6 周;d 正位片示典型的大转子移位模式

来自瑞士的 Patrick Studer 学者等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分析,旨在探究转子间骨折复位髓内钉固定后移位大转子是否影响其行走功能。相关结果发表于近期的 Injury 杂志上。

本研究纳入了 2011 年 1 月至 2012 年 3 年间,来自一级创伤中心急诊科室的 133 名均龄 85 岁(79 岁~91 岁)的低能量转子间骨折患者(除外 AO 31 A3.1 和 A3.2 类型)。

采用 Parker 动度评分评估患者动度,在骨折前和骨折治疗后 1 年进行评估。进行多变量分析,在随访的 1 年内评估患者移位大转子对其动度的影响。研究分析中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Charlson 合并症指数(CCI)、AO 骨折类型、内外翻畸形和 Parker 动度评分在骨折前均已校正。

结果显示:125 名患者术后行 X 线检查,66 名(53%)存在移位或偏移大转子。1 年死亡 27 例(22%)。82 名患者术后行功能评估,无移位大转子骨折前和 1 年随访中平均 Parker 动度评分分别为 7(IQR 4-9)、7(IQR 3-9),而有移位大转子的则为 7(IQR 4-9)、3(IQR 2-5)。行多变量分析,大转子移位与低 Parker 动度评分有显著相关性。

综上:在髋关节囊外骨折中,我们知道股骨头-颈部骨折块(涉及股骨干)的位置对预后影响较大,但却低估了大转子移位对预后的影响。移位大转子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预后较差。因此,医生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手术中,使移位大转子得到解剖复位并牢靠固定,或可改善患者预后。

4.png
图 2 FLA:股骨长轴,t1:髋臼泪点连线,t2:经过健侧股骨大转子尖端与 t1 平行的平行线。UIQ:内上象限,UOQ:外上象限,LIQ:内下象限,LOQ:外下象限

5.png6.png7.png
图3  图示随访6周患者大转子向内上象限移位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