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1种疾病是让你咳不停的魁魁祸首

2016-10-11 07:55 来源:丁香园 作者:河图
字体大小
- | +

慢性咳嗽指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发病时间 ≥ 8 周、胸部影像学检查没有明显异常者。其发病率很高,主要症状咳嗽是患者就诊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该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正确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及预后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曾被称为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是由鼻炎或鼻窦炎导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但研究表明,鼻后滴流和慢性咳嗽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2006 年制定的咳嗽指南用 UACS 替代了 PNDS。UACS/PNDS 是引起慢性咳嗽最为常见病因之一,其基础疾病以鼻炎、鼻窦炎为主,需在针对性治疗或经验治疗有效后确认。除了鼻部疾病外,UACS/PNDS 可能还与咽喉部的疾病有关,如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咽喉部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可能与喉咳嗽高敏感性有关。

对于 UACS 的治疗,目前仍以治疗导致 UACS 的基础疾病即咽喉炎、鼻炎和鼻窦炎的治疗为主,包括针对非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鼻炎所选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减充血药、第二代抗组胺药和局部应用的糖皮质激素。而对于细菌性咽喉炎和细菌性鼻窦炎,可针对致病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咳嗽多于夜间和清晨发生或加剧,多为刺激性干咳。运动、吸入冷空气、灰尘、油烟、上呼吸道感染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常规的抗感冒、抗感染治疗无效。

治疗

CVA 治疗原则与支气管哮喘治疗相同。大多数患者吸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或氨茶碱等)即可,或用两者的复方制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氟替卡松/沙美持罗,必要时可短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时间不少于 8 周。有报道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 CVA 有效,但观察例数较少。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慢性刺激性咳嗽,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

治疗:EB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治疗后咳嗽很快消失或明显减轻。建议首选 ICS 治疗,持续应用 8 周以上(2C)。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口服,每天 10~20 mg,持续 3~5 天。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

除胃酸外,少数患者的反流性咳嗽还与胆汁反流有关。部分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伴有典型的反流症状,如胃灼热感、反酸、嗳气等;但也有不少患者无反流症状,仅以咳嗽为唯一的表现。咳嗽大多发生在日间和直立位,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进食酸性、油腻食物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

治疗

1.  调整生活方式:体重超重患者应减肥,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避免进食酸性、油腻食物,避免饮用咖啡类饮料及吸烟。

2. 制酸药:推荐抗酸疗法作为 GERC 的标准治疗方法。

3. 促胃动力药:如有胃排空障碍者可使用多潘立酮等。单用制酸剂效果不佳者,加用促胃动力药可能有效。

内科治疗时间要求 3 个月以上,一般需 2~4 周方显疗效。对上述治疗疗效欠佳时,应考虑药物剂量及疗程是否足够,或是否存在复合病因。必要时咨询相关专科医师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少数内科治疗失败的严重反流患者,抗反流手术治疗可能有效,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等问题,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变应性咳嗽

临床上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一些特应性的因素,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哮喘、变应性鼻炎或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因此将此类咳嗽定义为变应性咳嗽(AC)。刺激性干咳,多为阵发性,白天或夜间均可咳嗽,油烟、灰尘、冷空气、讲话等容易诱发咳嗽,常伴有咽喉发痒。通气功能正常,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不高。

治疗:应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对变应性咳嗽具有一定效果,代表药物有非索非那定、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必要时加用吸入或短期(3~5d)口服糖皮质激素 [5]。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咳嗽、咳痰连续 2 年以上,每年累积或持续至少 3 个月,并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咳嗽、咳痰一般晨间明显,咳白色泡沫痰或黏液痰,加重期亦有夜间咳嗽 [1]。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吸烟史。由于目前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中缺乏客观的标准,临床上很多其他病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患者常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

亚洲地区的研究结果表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多为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感染,应对当地细菌耐药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指导抗生素选择。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因其广谱抗菌活性且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少,已成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的主要治疗药物。

支气管扩张症

由于慢性炎症引起气道壁破坏,导致非可逆性支气管扩张和管腔变形,主要病变部位为亚段支气管。临床表现为咳嗽、咳脓痰,甚至咯血。有典型病史者诊断并不困难,无典型病史的轻度支气管扩张症则容易误诊。X 线胸片改变(如卷发样)对诊断有提示作用,怀疑支气管扩张症时,最佳诊断方法为胸部高分辨率 CT[1]。

治疗

1. 治疗引起或加重支气管扩张的基础疾病。

2. 出现急性感染症状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 气流阻塞患者可用支气管舒张剂改善气流受限。

4. 应用祛痰药物促进痰液排出。

5. 经充分内科治疗后仍反复咯血并且部分局限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或动脉栓塞治疗。

气管-支气管结核

国内气管-支气管结核在慢性咳嗽中并不罕见。多数患者合并肺内结核,也有不少患者仅表现为单纯性支气管结核,其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可伴有低热、盗汗、消痩等结核中毒症状,有些患者仅以咳嗽为唯一的临床表现,查体有时可闻及局限性吸气期干啰音。胸片无明显异常改变,临床上容易误诊及漏诊。

对于怀疑气管-支气管结核者,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结核杆菌培养阳性,CT(特别是高分辨率 CT)可协助诊断,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主要手段,镜下常规筛检和组织活检阳性率高。

治疗

1. 全身治疗:与肺结核治疗方案相同。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2. 局部治疗: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经纤维支气管镜行病变支气管药物灌注、病变支气管黏膜定点注药等,可提高抗结核药物在支气管中的浓度,可提高结核转阴率。

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ACEI)诱发的咳嗽

咳嗽是服用 ACEI 类降压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ACEI 诱发的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许白痰,最早可出现在服药后 1 天,但多出现在服药后 1 周左右,伴有咽干或胸骨上切迹后痒感,多在夜间或平卧位时加重,影响睡眠,部分患者接触下颈的侧面或前面时咳嗽加重。

治疗

停用 ACEI 后咳嗽缓解可以确诊。通常停药 1~4 周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对于既往出现过或现在有可能是 ACEI 相关咳嗽的患者,可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代 ACEI 类药物治疗原发病。

支气管肺癌

有些支气管肺癌患者在早期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症状轻微且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普通 X 线检查常无异常,容易漏诊、误诊。因此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对有长期吸烟史,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胸痛、消瘦等症状或原有咳嗽性质发生改变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

治疗

肺癌咳嗽的治疗关键在于原发灶的治疗,放疗、化疗、射频消融术及手术切除肺部肿瘤能够缓解肺癌患者的咳嗽症状。甲磺司特可缓解肺癌术后的咳嗽 [8]。顽固性咳嗽可用中枢性或周围性止咳药对症治疗。

心理性咳嗽

心理性咳嗽又称习惯性咳嗽或心因性咳嗽,是由于患者严重心理问题或有意清喉引起,儿童相对常见。典型表现为日间咳嗽,专注于某一事物及夜间休息时咳嗽消失,常伴随焦虑症状。多种心理因素,如感觉、信念、情绪、学习及习惯方式等可导致咳嗽,临床应予以重视 [9]。

治疗:对于儿童,主要采取暗示疗法,可短期应用止咳药物辅助治疗。对年龄大的患者,可辅以心理咨询或精神干预治疗,适当应用抗焦虑药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5)[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 39(5): 323-354.

[2] Pratter MR. Chronic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Secondary RhinosinusDiseases (Previously Referred PostnasalDrip Syndrome): 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hest. 2006;129:63S-71S.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9 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4] Kahrilas PJ, Howden CW, Hughes N, Molloy-Bland M: Response of chronic cough to acid-suppressiv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Chest 2013, 143:605–612.

[5] Kohno S, Ishida T, Uchida Y, Kishimoto H, Sasaki H, Shioya T, Tokuyama K, Niimi A, Nishi K, Fujimura M, et al.: The japanese respiratory society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cough. Respirology (Carlton, Vic) 2006,11(Suppl 4):S135–186.

[6] World Health 0rganization.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guidelines [M].World Health 0rganization,2010.

[7] Dicpinigaitis PV (2006b).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induced cough: 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hest 129 (Suppl. 1): 169S.

[8]Harle AS, Blackhall FH, Smith JA, Molassiotis A. Understanding cough and its management in lung cancer[J]. Current Opinion in Supportive and Palliative Care, 2012, 6(2), 153-162.

[9] Van den Bergh O, Van Diest I, Dupont L, Davenport PW: On the psychology of cough. Lung 2012,190(1):55–61.

编辑: 于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