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CIHFC:学术、科技、实践助力心衰防控

2017-03-12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心力衰竭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是目前唯一一种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增长的心血管疾病。如何有效防治心力衰竭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热点问题。

3 月 11 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协办的「2017 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开幕。

111.png
图 大会会场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惠君书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计生监察常继乐专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张抒扬教授,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黄峻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健教授等共襄盛会,开启心衰治疗新时代。

222.png
图 与会专家致辞

现实:心衰防控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全球约有高达 2300 万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仍然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和尚未攻克的堡垒,防治心力衰竭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工作。心衰患者再住院率高、长期预后差、五年病死率高达 50%,患者生活质量低下,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加重了社会、家庭负担。

尽管国家已经制定了心衰诊疗指南,但临床工作者对于心衰的诊断、标准化治疗及长期随访的推行仍与指南存在较大差距。且心衰专业人才缺乏、心衰诊疗区域化差异明显、国民对心衰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等,心衰的防控现状不容乐观。

因此,王陇德院士寄望大会及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加强国际合作,努力提高中国心衰防治水平及国际地位;进一步整合国内心衰防治力量,建设中国心衰防治体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心衰数据管理平台,形成成熟的心衰数据收集体系,为中国心衰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对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从整体上推动中国心衰防治进程。

回顾:七个「第一次」开启心衰管理新时代

我国的心力衰竭防治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各方专家的支持下和中国医师协会的指导下,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于 2015 年 7 月正式成立。回顾近两年工作历程,张健主任用七个「第一次」概括。

2016 年召开了第一个心力衰竭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2016 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第一个心力衰竭领域的教育平台——心力衰竭国际学院(IAHF)的成立,成为连接国内外,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纽带;心力衰竭网作为第一个心衰领域专业学术平台,致力于提升全国心衰诊治水平、促进规范化诊疗方法的普及;第一个心衰领域公益活动日——全国心力衰竭日,31 个省,200 多家医院共同围绕「认识心衰、规范诊疗」开展各类宣教活动;第一个心衰领域患者随访平台——心随访,帮助医生存储患者随访记录和随访计划,随时掌握患者的反馈信息;第一个心力衰竭领域专业期刊杂志——《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学杂志》创刊并首期发布;第一个心衰领域专业数据库——中国心力衰竭数据平台,共 132 家医院参与,积累病例数量 15327 例,已发表科研论文 16 篇。

征程:心衰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研究表明,心力衰竭在发达国家仍然是发病率快速增长的唯一的心血管病。心力衰竭表现出发病率和患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医疗花费高的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而中国心衰的诊疗状况更甚。

胡盛寿院士提到,从国家层面,应对心衰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等进行深入调查及监控;在基层,需加强对心衰发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减少心衰发生率,需要更多的从事心衰发生机制的研究,需要开发更多的治疗技术,培养更多从事心衰治疗的专业人才。

张健主任展望 2017 年专委会工作,将继续推动心力衰竭大型平台的建设,推动心力衰竭诊疗评价体系建设,推动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示范中心的建设,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普及公众对心衰的认识。

最后,张雁灵会长在致辞中提到,此次大会围绕「学术、科技、实践」三个方向,交流国内外心力衰竭防治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深入讨论心力衰竭医学领域热点问题。会议宗旨与国家正在推行的「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密切联系,是国家健康战略在心衰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

编辑: 马莹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