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应当早期治疗而非观察等待

2016-09-09 10:5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刘凌勇
字体大小
- | +

西班牙萨拉曼卡 Mateos 教授等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开放标签的 Ⅲ 期临床试验,旨在探讨对于高危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M)是否应当早期进行治疗。该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The Lancet 杂志。

SMM 是一种无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将 SMM 定义为:血清 M 蛋白 ≥ 30 g/L 和(或)骨髓中浆细胞比例 ≥ 10%,并且无相应的器官及组织受损的症状。

SMM 的异质性极高,部分 SMM 患者的临床进程及其结局与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类似,表现为极低的进展率(不足 1%),预后较好;然而有些 SMM 患者却表现为快速进展至症状性 MM,其 2 年内的进展率达到 50%~80%,预后不佳。

既往对于 SMM 的标准处理方式为定期观察,直至出现骨髓瘤相关事件。然而随着 MM 治疗的不断进展,这种处理方式的弊端愈发明显且与 MM 治疗的当下理念不相契合。以往有学者针对应当早期或晚期治疗 SMM 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并无显著差异,但这可能与其未根据危险分层进行分组有关。

Mateos 教授等的研究纳入高危 SMM 患者 119 例,完全随机分为 2 组,其中治疗组 57 例患者,采用雷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 62 例患者,仅定期观察。

研究者将高危 SMM 定义为:

1. 骨髓浆细胞比例 ≥ 10% 或出现 M 蛋白(IgG ≥ 30 g/L,IgA ≥ 20 g/L 或尿本周蛋白>1 g/24 h);

2. 骨髓的浆细胞间隔中含异常表型的浆细胞比例 ≥ 95%,并有免疫功能受损的表现(未受累及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较正常值下降>25%)。

治疗组采用雷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具体用药情况如下:

1. 诱导治疗(共 9 个治疗周期):雷那度胺 25 mg,口服,qd,d1~d21+地塞米松 20 mg,口服,qd,d1~d4 以及 d12~d15。

2. 维持治疗:雷那度胺 10 mg,口服,qd,d1~d21。均以 28 天为 1 治疗周期。研究所比较的主要终点指标为:进展至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时间(TTP);次要指标为:总体生存时间(OS)、治疗反应率(RR)及安全性。

通过随访发现,治疗组的患者 TTP 明显> 观察组,截止随访点其平均 TTP 仍未达到,观察组的平均 TTP 为 23 月(见图 1)。观察组 62 例 SMM 患者中有 53 例进展至症状性 MM,占 86%;治疗组仅有 22 例患者进展至症状性 MM,占 39%。由此可见,在高危型 SMM 患者中早期应用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能够延长其进展至症状性 MM 的时间。

1.png
图 1 治疗组与观察组无进展生存率比较

在总体生存时间方面,通过结果发现,仍然是治疗组占优,虽然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均未达到,但根据既有的生存数据进行分析及绘制生存曲线发现:治疗组的生存时间优于观察组(见图 2)。

2.png
图 2 治疗组与观察组总体生存时间的比较

在安全性方面,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治疗方案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 1~2 度感染(18%),较之于观察组的 8% 而言略高。但总体而言,其不良事件程度较轻、发生率不高、无严重后果,安全性良好。

通过这项研究发现,在高危型 SMM 的早期及时应用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是有多重受益的:不仅能够显著延缓由 SMM 进展至症状性 MM 的时间,而且能明显提升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因此,对于高危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而言,观察等待的处理方式或许已不再适合作为其标准治疗了,取而代之的应是早期化疗干预。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张跃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