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飞刀」:邀请方和会诊方需注意的七大问题

2016-01-25 17:26 来源:丁香园 作者:梁培禾
字体大小
- | +

编者按:基层医院医疗条件有限,病人不具备长途「迁移」的条件,去北上广手术来回路途费用太高...... 种种原因,导致了医生「飞刀」事实的存在。

在不久前的报道中,普通网友分成了黑医派和挺医派,前者感谢记者为百姓呐喊,后者则说:医生靠自己技术挣钱,没什么啊,要不我们这些生活在小城市,在大城市举目无亲的患者怎么能享受到名医的服务。

当然,两派人数比例悬殊,挺医派处于明显劣势。

医生们呢,则是一边倒,认为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儿,虽不「合法」,但合情合理!难道靠自己的技术,牺牲休息时间,还承担那么大的风险,做个救命的手术还不如明星串场在台上嚎 5 分钟吗? 

本是发挥优势医疗资源,实现医生患者双赢的事情,为什么会经常扯出纠纷?其实,在异地诊疗中,有一些细节和问题还需邀请方和会诊方共同掌握。

在谈到建议之前,我们先从 3 个故事说起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大学刚毕业时。

在一个中小城市的医院工作,科室收治了一例特殊患者,以前没有开展过相关手术,患者家庭又无力到外地就医,于是主任联系到了省城的医生。和家属的谈话已经淡忘,但对「跑场」医生印象深刻,头天坐了六七小时绿皮火车,一早就到科室,给我们讲了手术原理、解剖,以及详细步骤……;手术过程中每做一步都要讲该注意些什么。这些对一个刚刚毕业的,充满好奇心的医生来说,无疑是颇感震撼的。以至于多年以后还能记得医生的面貌。

 第二件是「朋友说的事儿」。

一个医院的科室主任,获邀到一家从未去过的医院手术,抵达后才发现医院条件简陋,勉为其难上台,发现基本器械不全,加上术中患者血压飙升,麻醉处理也不给力,颇使主任狼狈,回来后半开玩笑地说以后再也不去那地方了,不是患者有多危险,而是自己差点「心脏病发作」。

第三件事是我自己的母亲。

她在家乡生活,患冠心病,可能需要做冠脉支架,大姐问我是不是要去北京,我了解到身边的医院每积累一批患者,就会从北京请医生来操作。这所医院基本条件挺好,之所以从北京请人,是因为当地医院的手术操作经验比较少。

到北京经济成本还在其次,关键是老人舟车劳顿,需要联系医院,及陪护亲人住宿等,生活和精神负担成本过高。后来操作过程非常顺利,母亲也很快恢复出院。其时,我内心没有太多紧张,更多的是愧疚,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回乡陪伴老人。

常有家乡亲友来电咨询病情,很多都提到是否需要到大城市,我的建议一律是,咱那儿基础医疗条件不错了,担心的话从省城、北京请个专家来,自己出点会诊费,综合下来比你们人去划算多了。

多点执业政策的出台曾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医生飞刀合法化」的信号;但目前仍有许多未「落地」。卫生部曾在出台《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有三点:一是外出会诊要有必要手续,经过官方联系,二是执业资质以及邀请医院的医疗条件,第三是如何就是接受报酬问题。

作为医生,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处理好这种会诊需求呢?

首先:邀请方和会诊方都应该注意

一. 提倡合规途径 事先预警风险

不是说医生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外出会诊不对,而是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利用」合规途径规避风险。我以前工作的医院就和下级医院签有帮扶协议,协议期间科室可以随时联系手术,无需每次都进行申报审批,费用也是定期通过官方结算,也没有感到太多不便。

如果你觉得合规途径不「合理」,过于麻烦,自己解决也未尝不可,但事先应该清楚如果发生意外,会有什么后果,自己是否具备处理危机的能力。毕竟,同行能给你的只有同情和惋惜,不能替你挡住主管部门的「大刀」!

二.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我母亲的诊疗过程很顺利,即使发生什么状况,如果没有重大医疗差错,我也不会觉得这部分不能报销的费用出得冤。

这是出于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但不能要求每个患者都做到理解、接受,毕竟他们不是专业人员,不了解疾病规律,不熟悉医疗工作的运转机制,人性宽容度也不一样。

作为会诊专家

一. 遵守《规定》 规避风险。

这不是循规蹈矩、胆小怕事,而是作为一个医生最起码的职业素养。比如,《规定》中关于不得邀请或派出会诊的情况:

本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邀请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医疗救治条件的;

……

二.  会诊前了解信息。

医师接受会诊任务后,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查患者,完成相应的会诊工作,并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像同学医院的那位主任,事先没有了解邀请机构的状况,以至于使自己在手术台上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这种情况,即使手术能顺利完成,术后治疗、护理期间也蕴含了极大风险。

我自己 N 年前也有教训,本来手术很顺利,术后去更衣,患者由麻醉医生、护士送返病房。觉得此类患者在自己医院非常常见,就没有特别交代,没想到此常规非彼常规,当地刚刚开展这个手术,护士习惯性地像其它手术一样,转运过程中将本应保持通畅的管路暂时关闭,导致患者返回病房后出现状况。我不得已在床边守了 1 小时多才平稳下来。这点,应该向刚毕业时遇到的那位医生学习,事无巨细,都充分向邀请机构的医护讲解,这样不仅患者安全,自己放心,对方学习进步提高也快。

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这点则更为重要。 「飞刀」多数是外地,术前难以充分沟通,实际情况只会更加复杂,也许患者病情手术并非最佳选择,甚至出现术前没有发现的禁忌证。

所以如果外出,一定设法尽量提前多了解关于患者的信息。最好提前到,预留时间与患者充分交流,并评估病情,甚至患者家庭、性格、经济等状况。

三.  术后主动回访。

不是手术完成了就可以一走了之,应该主动回访,避免当地医护忽略一些细节,或者认为是「正常」现象而没有主动联系你。这点不仅是对病患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邀请方医生应该做到

一. 重视交流沟通。

首先是替患者联系专家之前,应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说明病情,到外地治疗,或者让本地医生治疗,以及请专家的优缺点,拟请专家的情况等等。

通过充分的交流,也能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记住,最终的选择和决定权在患者。其次,与外地专家的沟通,除了约定时间之外,应该尽可能多地提供患者详细病情,以及自己医院的情况。

二. 分清责任。

本单位该做什么,会诊医生该做什么?如果发生意外,处理预案是什么?是大包大揽,无论如何自己全部承担,还是全部推给会诊专家?这个就不只是情理、法规了,还有社会、人情……

总结

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存在即合理」,对于卫生部的《规定》和医生「跑场」这两个现实「存在」之间的矛盾,该怎么去调和呢?丁香头条另外一帖的话说得非常好,就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点滴躬行,规避风险,保护好患者,同时保护好自身。 

编辑: 张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