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俱到: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2015-02-12 09:56 来源:丁香园 作者:xiaoxiao413
字体大小
- | +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可以对消化道表浅肿瘤进行治愈性切除。尽管其在日本已经成为符合适应症的疾病的标准治疗手段,但是在西方国家应用较少。近期研究表明,ESD优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而且关于ESD的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已经被克服,西方学者对ESD的兴趣也逐渐增加。

ESD可被用于治疗表浅的胃、食管、结直肠病变。最重要的术前准备是对病变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风险进行评估。病变被切除后,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决定下一步是否需要追加外科手术。总之,目前ESD在西方国家应用日益广泛,因此掌握其适应症、缺陷及操作十分重要。

美国俄亥俄州Cleveland诊所消化疾病研究所消化内科Amit Bhatt 等对上述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结果发表在2015年1月份的AJG杂志上。

概述

ESD是一项先进的内镜技术,可以实现对胃肠道表浅病变的治愈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切缘阴性的整块切除。

与传统的EMR相比,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对直径大于2cm的病灶进行整块切除,避免分片切除,进而避免局部复发。整块切除病灶后可以对其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以确定是否是治愈性切除。不管表浅病灶大小、位置及是否存在纤维化,ESD均可对其切除,但是上述优点是以穿孔、出血等风险增加及手术时间较长为代价的。

10年之前日本学者首次提出并实施ESD,现在在日本已经变成治疗表浅胃肠道肿瘤的标准方法。因此大部分关于ESD的指南和经验均来自于日本学者。认识ESD的适应症、缺陷十分重要,从而可以辨别患者需要ESD或外科手术治疗。下面将对ESD的适应症、设备、技术及并发症逐条讨论。

适应症

外科手术及内镜治愈性切除肿瘤的最大不同在于后者不能实现对淋巴结的切除。因此,后者只适应于淋巴结转移风险较小或死亡率明显小于前者导致的死亡率时。肿瘤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浸润深度,因此它为术前评估的主要方面。除非切除病变后对切除标本再进行病理分析方能全面评估浸润深度,因此需要了解ESD术后需要进行追加手术的病理高危特征。下面对胃、食管、结直肠ESD的适应症分别进行概述。

1、胃

胃癌是日本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由于全国筛查项目的实施,半数以上的胃癌在早期阶段(early gastric cancer,EGC)即被诊断。对EGC手术切除后的大量标本进行分析,显示上述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极低,不管其组织分型、是否存在溃疡、病灶大小、是否累及脉管及浸润深度,因此他们是内镜治疗的理想人选。具体胃癌ESD适应症如下表1。

表1 胃癌ESD治疗的适应症
biao 1.jpg

胃部病变的术前评估基于病灶的分型、内镜表现及高频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大体分型主要基于日本的胃癌分型及西方常用的巴黎分型。

2、食管

食管的解剖结构不同于消化道的其他部位,表现为淋巴系统穿透粘膜肌层,即使在早癌阶段淋巴结转移率亦较高。然而,必须综合比较淋巴结转移风险与食管切除的风险,后者的死亡率高达1-6%。同时,食管管腔狭窄使得术后容易出现狭窄。

综合考虑如上因素,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食管ESD的绝对适应症为局限于上皮层和固有层的粘膜内癌、小于2/3食管管腔周径;相对适应症为浸润程度小于粘膜肌层下200um的粘膜下癌,此类患者因淋巴结转移率高,内镜治疗术后可能需要追加其他治疗。随着治疗手段及预防食管狭窄的进展,现在环周切除已成为可能。

上述指南是基于日本较常见的食管鳞状细胞癌,但是在西方国家,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inoma,EAC)则更常见。对手术切除的早期EAC标本进行研究发现,T1a EAC的淋巴结转移率为0–2.6%,小于食管切除的死亡率。因此对于T1a EAC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是合理的。术前对病灶浸润深度进行评估主要基于病变的大体分型、放大共聚焦内镜下表现及高频高频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

3、结直肠

随着食管和胃ESD的成功实现,技术延伸至对结直肠病变的切除。ESD治疗直径小于2cm结直肠癌的彻底治愈率较高且术后复发率较低。有研究报道,颗粒状侧向发育结直肠癌,经EMR片状切除后,可出现复发及手术治疗。日本国立医院制定的结直肠癌ESD的适应症如表2:

表2 结直肠病变ESD制定适应症
biao 2.jpg
注:LST-NG:侧向发育型肿瘤非颗粒型;LST-G:侧向发育型肿瘤颗粒型。

侧向发育型肿瘤如地毯状息肉呈侧向环周生长,而不是垂直生长。非颗粒状病变表面光滑,而颗粒状病变多有结节状外观,前者粘膜下浸润可能性较大。

浸润深度小于粘膜下层1000um的病变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术前对病变浸润深度的评估主要依赖于放大内镜下的pit分型及Sano血管分型。放大内镜在西方国家尚未普及,因此建议建立不基于放大内镜的分型。

设备

ESD需要的特殊设备包括远端装置、注射液、止血装备及ESD刀。

1、远端装置

远端装置即装在内镜末端的透明帽,他们通过保持与目标组织之间的距离使手术视野保持清晰,且提供进入粘膜下层空间必须的对抗牵引。远端装置可以是直的、倾斜的或锥形的。在食管及胃ESD中,作者通常选择直的软的远端装置,而在结肠ESD中则选择锥形。

2、溶液

为了保证ESD安全进行,通常通过注射抬举液体以在粘膜层和肌层之间形成安全的切除空间。常用的溶液包括生理盐水、甘油果糖及透明质酸。

生理盐水安全、便宜同时极易得到,但是缺点是其造成的抬举时间较短、易被周围组织吸收。它常被用于胃ESD,因为胃壁较厚。抬举持续时间更长的溶液更适用于壁薄的食管和结肠。甘油果糖是由10%甘油、5%果糖及生理盐水组成的高渗溶液。尽管在美国甘油果糖不常见,但是医院药剂科可以自行配制。透明质酸粘度高、保水性强,因此抬举时间持续长。将透明质酸注射至肌层可导致粘膜下层视野不清晰,学者发现在应用甘油果糖之前应用透明质酸效果较好。

3、刀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ESD刀,传统常用的是针刀和末端绝缘的刀。根据所用的刀不同,ESD步骤有所区别。末端绝缘刀的用法和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手术刀方法相似,首先用绝缘的头部钩住组织,然后像外科手术刀一样牵拉,再用针刀直接切除。其他类型的刀包括抓式剪刀钳、基于导管的手术刀,但是目前尚未在美国上市。

抓式剪刀钳、SB刀、SB刀Jr及Clutch刀均是剪刀状刀,在刀片的内缘均有电凝止血功能,他们工作时像剪刀一样,将组织夹在两个刀片之间,然后进行剪切;基于导管的刀包括Mucosectome及Swanblade,上述ESD刀设计的初衷均是用以降低操作过程中穿孔风险。

4、止血装置

ESD过程中出血十分常见,因此为了成功实施ESD,止血十分重要,可以用止血探头凝住出血血管,如单极止血钳、双极Hemo-Stat-Y及热活检钳。过度止血使得随后的ESD难度增加,并可增加迟发穿孔的风险。准确识别出血点十分重要,对此进行止血以减少组织损伤。如果止血不成功,可以使用血管夹,但是它可能会影响随后的手术视野。

ESD过程

ESD包括如下过程(i)准确确定病灶边缘;(ii)标记边缘;(iii)环周切开;(iv)粘膜下切除。

1、确定边缘

为了实现切缘阴性,对肿瘤边缘进行界定十分重要。对于胃部病灶,可用0.2%靛胭脂染色;对于食管鳞癌,可使用卢戈氏碘。应用高分辨率白光内镜及0.%靛胭脂染色较容易确定结肠息肉的边界。一些胃肿瘤边界不易确定,放大窄带成像内镜及病变外缘活检阴性有助于确定侧缘。

2、标记

粘膜下注射将会使病变边缘模糊不清,因此在进行ESD之前需进行粘膜标记,可通过ESD针刀或氩离子凝固术进行。由于肿瘤有上皮下层扩散的可能,对于胃部病变,需要在病灶外缘5mm处进行标记,食管腺癌为5-10mm,但是为了避免多余切除形成狭窄,尽量使标记接近病灶边缘。结肠息肉的边界通常较清晰,因此标记并非必须。

3、粘膜层环周切开

首先,在病灶边缘进行环周切开,以使得肿瘤与其他粘膜层分离并暴露肿瘤下部的粘膜下层,通常选用针刀。一旦粘膜下层被暴露,即可用针刀或末端绝缘刀对病灶进行环周切开。环周切开通常在远离标记处5mm进行,因此在肿瘤和切口之间至少保证有10mm的正常组织。在食管及结直肠ESD中,在进行粘膜下切除之前通常仅进行部分的环周切开,以保证粘膜下层抬举及安全切除。

4、粘膜下层切除

通过注射抬举液体以保证粘膜下层暴露充分。应用远端装置使得内镜可以进入粘膜下空间,进而实现对粘膜下层的切除及安全切除肿瘤。

并发症

1、出血

ESD相关的出血包括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及术后的延迟性出血,前者指手术过程中血红蛋白下降>2g,发生率约7%,后者发生率约5.5%,由于胃粘膜下血管更加丰富,在胃ESD中出血并发症更常见。结直肠ESD相关的出血率约1.5%,其中直肠较常见,而远端结肠则较罕见。食管ESD相关的出血亦十分罕见。研究表明可以降低胃ESD后延迟性出血的因素包括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及ESD创面裸露血管的预防性电凝。

2、穿孔

ESD导致的穿孔明显少于EMR所致,因为前者应用的刀体积小。ESD的穿孔率根据病灶位置不同而不同,胃ESD的穿孔率为1.2-5.2%,食管为0-6%,结肠为2.4%,且大部分穿孔可通过内镜下治疗而痊愈。

4、狭窄

狭窄形成主要是食管ESD后的并发症,也可能见于胃贲门及幽门前区ESD术后。切除病灶的面积及周长与狭窄形成的风险高低有关。食管环周ESD术后的狭窄发生率接近100%。ESD术后导致的狭窄可通过应用激素以预防,治疗可通过食管扩张。

实施ESD之前需要的相关实践

1、培训

ESD为一难度系数较高的操作,其学习曲线为平坦型。操作人员需要严格的培训以减少穿孔及不适当的切除等并发症。

我们推荐的培训流程为观摩专家实施ESD、在动物模型上进行训练。最后方能在人体进行操作。

观摩专家进行ESD最好在规模较大的ESD中心进行,譬如日本的ESD中心,因为在那儿可以观察相关的细节,如识别适合ESD切除的病灶、学习ESD相关的技术。然后可以在离体的猪胃进行模拟操作,具体需要的数目已达到熟练操作ESD尚不明确,依内镜专家的基础而异。

从日本内镜医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在人体进行30例ESD操作后,可以达到学习曲线的平台期;对于有胃ESD操作经验的内镜医生来说,在专家指导下完成大于30例的结肠ESD操作后,则可独立完成。然而,在美国,胃ESD操作机会远远不如日本多,且专家指导机会亦较少。尚需有关西方内镜医生在动物模型上的学习曲线的研究以对ESD能力的获得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2、设备

为了成功实施ESD,一些设备是必须的。除了前面所述的相关设备外,需要产生高频电流的装置,常用的包括ERBE VIO 200S、ERBE VIO 300D和ESG 100。此类装置依技术、设备类型、病灶部位等不同而不同。为了达到最好的操作效果,术者需与设备制造商进行联系沟通。目前美国市场上的ESD刀包括IT刀2、 Hook刀、 IT刀nano等。

3、在人体进行操作

选择适合的操作对象十分重要,在包括胃肠医生、外科医生及肿瘤医生等多学科医生的中心容易实现。术前可以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就选择的治疗方法如ESD、EMR、消融治疗和外科手术等进行讨论,然后得出最终治疗方案。

ESD需要的手术技巧因病变位置不同而异,其中当病灶位于远端胃时难度系数最低,近端胃次之。食管病变和结肠病变的难度系数较高,在日本,只有熟练掌握胃部病变切除后方可尝试。西方国家EGC少见,因此上述技术上的进步不太可能实现。

西方较常见的适合行ESD切除的病灶多位于食管和结肠。在西方对直肠扁平息肉实施ESD是最好的锻炼起点。目前西方大部分适合ESD切除的病灶行片状EMR或手术切除,希望随着对ESD认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病例可行ESD切除。

对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是最后一步也是必须的步骤,它可以评估切缘、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为治愈性切除及是否需要追加手术。

前景展望

在日本,ESD已经变成治疗胃肠道表浅病变的标准方法,但是由于适合ESD病例数少、对ESD设备了解少及学习曲线等多方面的因素,西方应用较少。目前上述大多数障碍已克服。

现在众多ESD设备在美国可见。尽管美国EGC罕见,可以将ESD适用于食管和结肠病变。许多西方的内镜医生在日本接受ESD培训。西方国家的疾病谱、环境和日本十分不同,因此对于ESD在西方的角色仍有待研究,预测最大的适应症将是早期EAC及结肠平坦息肉。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fengqi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