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2016-12-07 07:3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张雨雨
字体大小
- | +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呈圆形,直径 13~15μm。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紧密排列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折光性强。细胞核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通常有 2~3 叶,呈眼镜状,深紫色。嗜酸性粒细胞容易破碎,颗粒可分散于细胞周围。

在了解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前,我们先来熟悉三个病例。

病例一

孙某某,女,35 岁,因反复刺激性干咳一年入院,既往体健,否认哮喘及哮喘家族史,无发热畏寒,无呼吸困难,患者对油烟、冷空气比较敏感,可在类似的环境里诱发干咳或干咳加重,入院后查胸片未见异常,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PEF 昼夜变异率阴性;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 ≥ 5%。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予以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治疗后症状改善。

病例二

王某,男,26 岁,因发作性干咳半年入院,既往有「过敏性鼻炎」5 年,干咳多在夜间发作,接触油烟、花粉、冷空气后加重,服用抗生素、甘草片无效。

入院完善肺部 CT 提示右肺有团块影,并有厚壁空洞形成。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进一步完善 PPD、血沉、风湿全套、寄生虫全套未见异常,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PEF 昼夜变异率阴性。支气管镜未见异常。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 ≥ 3.5%。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细胞性肺炎,予以激素治疗 1 周后复查肺部 CT 见右肺病灶明显吸收好转。

图片122.jpg
图 1为CT 提示右肺有团块影,并有厚壁空洞形成

病例三

张某,男,28 岁,因刺激性干咳 3 月入院,既往有「花粉」过敏史,自诉接触花粉后可有呼吸困难及全身荨麻疹。咳嗽以夜间为主,入院后查胸片未见异常,肺通气功能中度受限,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PEF 昼夜变异率阳性;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 ≥ 2.5%。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嗜酸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CEP)、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密切相关。

那么,嗜酸性粒细胞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机制又是什么?

1. 嗜酸性粒细胞可以合成细胞因子

研究证实,嗜酸性粒细胞可以合成,储存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介素家族(IL-4、IL-5、IL-10、IL-13)、白三烯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能够诱发和加重过敏反应,从而导致气道炎症。

2. 研究证实,EB、CEP、CVA 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由两方面原因组成,一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二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清除率下降,导致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正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经过凋亡被组织清除,但是在 EB、CEP、CVA 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清除率明显下降。大量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很容易导致组织损伤。

3. 嗜酸性粒细胞祖细胞可以直接迁移

研究发现,EB、CEP、CVA 患者中,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祖细胞多明显升高,这种细胞如同成熟的细胞一样具有炎症表型,表达 IgE 受体和合成各种细胞因子,嗜酸性粒细胞祖细胞还可以直接通过骨髓迁移至支气管、肺组织中。

4. 嗜酸性粒细胞可以影响气道重建

气道重建表现为纤维细胞增生并分泌细胞外基质蛋白以及支气管黏膜下平滑肌显著增厚,杯状细胞增生,血管增生。上皮脱落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气道结构改变的重要特点,EB、CEP、CVA 患者黏膜下血管密度明显比正常人要强,且在激素治疗后血管密度明显降低,气道反应性降低,气道重建可以得到改善。

5.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选择性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黏膜的粘附、募集和脱颗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道炎症部位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很大程度上是由趋化因子来调控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分为 CCL11、CCL24、CCL26,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对嗜酸性粒细胞呈特异性趋化的因子,对嗜酸性粒细胞有特异性趋化和激活作用,除了能将嗜酸性粒细胞募集到炎症部位,还能促进氧自由基释放,导致组织损伤,与变态反应性炎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来研究提示,气道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都能产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而糖皮质激素则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产生。

审稿人:王新安 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丁香园呼吸胸外版版主

参考文献

1. 王津津. 成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J],2016,1(9):50

2. 梁琼 陈一强 孔晋亮 潘熠平. 嗜酸性肺部疾病 25 例临床资料分析.  中华内科杂志 [J],2015,54(5):426-430

3. 梁琼 陈一强 孔晋亮 潘熠平. 嗜酸性肺部疾病分类及诊断方法再认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J],2016,18(6):102-104

4. 蒋鲜 曹富丽 但小苹 杨再兴 熊玮. 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的变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J],2016,38(7):753-756

5. 吕红 钱星佳 黄建安.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17 及骨膜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临床荟萃 [J],2015,30(10):1163-1166

6. 陈旭央 张冰 胡莉蔓. IL-17、IL-5、IL-4、IL-33 等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临床研究 [J],2015,12(14):98-101

编辑: 于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