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世界癌症日:众专家探论「中国特色」肺癌筛查与早诊

2016-02-04 17:59 来源:丁香园

2  月 4  日,值世界癌症日,2016  年中国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专家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策略」。本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共同主办,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王辰院士、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石远凯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来自全国各地的 300  多位肺癌专家与学科带头人参加了本次学术大会。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有超过 160  万人死于肺癌,已超过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死亡人数总和。全世界每年逾 51%  的肺癌新增病例发生在亚洲,因此全球多领域专家都正在积极探寻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的新技术与有效筛查路径。

中国肺癌致病机制、经济发展水平、基层肺癌诊疗条件都与发达国家不同,因此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策略的制定,需要政府、医学界加大对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的资源投入,及开展更深入的系统研究。

会议上半场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和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主任刘德若教授主持,几位专家围绕「全球肺癌早期诊断与筛查进展」进行主题演讲。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陈万青主任首先介绍了最新的肺癌流行病学,中国肺癌发病持续高发,肺癌防控形势严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副主任吴宁教授介绍了低剂量螺旋 CT  肺癌筛查全球进展,美国国立肺癌筛查研究(NLST)推动了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在美国肺癌高危人群的开展,与胸片相比,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能 20%  降低肺癌死亡率。但与此同时,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随之带来的高假阳性、过度诊断、辐射暴露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周彩存教授介绍了血液标志物肺癌筛查国内外临床进展。在理想的状态下,临床筛查诊断肺癌的方法要求简单、快捷、高特异性。从血液中检测是全球肺癌早期诊断努力的方向,2015  年中国 CFDA  也批准了肺癌七种自身抗体血清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运用。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主任张国桢教授面向参会者分析了中国肺微小腺癌影像学诊断临床挑战;南京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宋勇教授讲解了肺部小结节危险分层与随访临床实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带来了基于社区肺癌筛查初步经验;北京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林冬梅教授同样聚焦早期肺癌,就其病理特征与诊断挑战进行了报告。

会议下半场为专家讨论环节,来自全国各地各领域的专家围绕「中国是否需要全面开展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国肺癌筛查高危人群如何界定」、「中国肺癌早期筛查路径与模式探讨」三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多角度的学术讨论,为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路径献计献策。

参与下半场学术讨论的专家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为民院长、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白冲主任、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张晓菊主任、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莫碧文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内科张树才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内科金发光主任、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代华平主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呼吸内科王琪副主任、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予辉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杨栓盈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韩晓红副主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科郭述良副主任等。

最后,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院士进行会议总结致辞,指出中国肺癌形势严峻,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的关键,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从 10  万个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出 52  个患者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中国国情、肺癌致病机制、医疗技术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中国肺癌防控策略的制定,不能照搬国外模式,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影像学与生物标志物等关键技术,共同推动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

王辰院士同时呼吁,中国各界应该投入更多资源开展大样本、前瞻性、随机肺癌筛查项目研究,从而获得中国肺癌筛查手段、路径、成本与获益等相关研究数据,建立国家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临床研究平台;同时,我们应该大力推行烟草控制与戒烟教育,加强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多学科医师团队的培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策略。

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支修益教授表示,2  月 4  日是世界癌症日,国际抗癌联盟 (UICC) 2016  年世界癌症日的活动主题定为「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 (WE CAN,I CAN)」,本次论坛是 2016  世界癌症日系列活动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旨在推动中国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挽救更多肺癌患者生命。

编辑: liu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