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荟萃

CASE COLLECTION

恶性黑色素瘤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暨北京市皮肤病 专家会诊中心病例讨论精选

作者:

病历摘要

患者,男,82 岁,农民。

主诉

左足底黑色皮疹 10 余年,偶伴破溃、渗液及行走疼痛半年。

现病史

10 余年前,患者发现左足底鸡蛋大小浅黑褐色皮疹,未诊治。半年前皮疹逐渐增大至 5 cm×7 cm 大小,颜色不均匀,部分有隆起,无明显自觉症状,临床考虑黑素瘤,于皮损边缘非隆起处取材,行病理检查,病理科诊断为色素痣。半年来皮疹继续增大,偶伴破溃和少量清亮渗出,无出血,行走时稍伴疼痛,患者无明显体重下降,余无不适,否认外伤史,为进一步诊治于我科就诊。

既往史、家族史

既往体健。无药敏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及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未触及,余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系统检查无特殊。

专科情况:左足底外侧及左足缘 5 cm×10 cm 左右黑色、黑褐色及灰褐色斑片、结节,颜色不均匀,形状不规则,无明显破溃、出血(图 19-9-1)。

图片1.png

图 19-9-1 左足底外侧及左足缘斑片、结节

辅助检查

皮肤组织病理:基底细胞层及表皮中层散在孤立不成巢的黑素细胞,部分黑素细胞有非典型性,可见树突状黑素细胞,真皮浅层散在淋巴细胞和嗜黑素细胞(图 19-9-2~图 19-9-3)。

胸部 CT:阴性。

图片2.png

图 19-9-2 基底细胞层及表皮中层散在孤立不成巢的黑素细胞,部分黑素细胞有非典型性,可见树突状黑素细胞,真皮浅层散在淋巴细胞和嗜黑素细胞

图片3.png

图 19-9-3 散在孤立不成巢的黑素细胞,部分黑素细胞有非典型性

临床决策分析

讨论目的

该患者病史较长,来会诊中心需明确诊断,并给予治疗方案。

讨论内容

此患者为老年男性,病史 10 余年,皮损位于足底,面积较大,为颜色不均匀的斑片、结节,皮损不对称,形状不规则,偶伴破溃和少量清亮渗出,行走时稍伴疼痛。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恶性黑素瘤的特点。本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色素痣,又称色痣、斑痣或黑痣,是由正常含有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最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偶见于黏膜表面。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颜色多呈深褐或墨黑色,还有无色痣。色素痣多发生在面、颈、背等部位。可在出生时即已存在,或在生后早年逐渐显现。多数增长缓慢,或持续多年并无变化,但很少发生自发退变。可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疗法。疗效良好。

最终诊断

恶性黑色素瘤。

治疗经过

于肿瘤医院予白介素-2 20 万 IU,每日一次、干扰素-α500 万 I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治疗 4 个月,现改为白介素-2 20 万 IU、干扰素-α500 万 IU 隔两日皮下注射,自觉皮疹颜色变浅,面积较前缩小,但仍有轻微疼痛,目前仍在随访中。

讨 论

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黑素细胞来源的肿瘤。因其发病率仍不断增加而日益受到重视。本病白种人的发病率高于黄种人,好发于成人,罕见于儿童,男性较女性好发。MM 可为新发生的,也可由先天性或后天性黑素细胞痣演变而成。根据组织病理特点可以分为四个亚型:恶性雀斑样痣黑素瘤;浅表扩散性黑素瘤;肢端黑素瘤(原称肢端雀斑样黑素瘤);结节性黑素瘤。

肢端黑素瘤白种人少见,占黑素瘤的 8%~10%;但在深肤色人种中常见,是其主要类型(黑人 60%~72%,亚洲人 29%~46%)。此病好发于手掌、足跖和指(趾)端,其中足跖最常见。甲下黑素瘤是本病的一种亚型,好发于甲床及甲周。本病老年人好发,发病年龄多大于 60 岁。临床表现为棕褐色至黑色的斑疹或斑片,不对称,边缘不规则,颜色不均匀。当肿瘤从水平放射状生长发展为垂直性生长后,可以见到蓝色或黑色丘疹或结节,可伴破溃、出血。肿瘤在原位生长的时间较短,很快可发生垂直性(即侵袭性)生长。在水平放射状生长期其病理变化并不明显,可表现为表皮不规则增生,基底层散在异型的黑素细胞。垂直生长期后可见到肿瘤细胞侵入真皮,细胞多呈梭形,异型性明显,真表皮交界处可见瘤细胞巢,瘤细胞可沿汗腺导管侵入真皮深层。免疫组化 S-100、HMB-45、MART-1 常为阳性。治疗以早期行手术切除为主,还可辅以免疫治疗,如干扰素-α、白介素-2 以及肿瘤疫苗等,必要时行化疗和放疗等。

参考文献

1. Mckee PH,Calonje E,Granter SR. 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第 3 版). 朱学骏,孙建方,主译.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309-1318.

2. Dummer R,Hauschild A,Pentheroudakis G. 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ESMO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 Oncol,2009,20 Suppl 4:129-1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