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多支病变:或少动为妙

2018-02-28 13:52 来源:丁香园 作者:Tylen
字体大小
- | +

面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大多数人第一反应便是行 PCI 治疗,实现对病变血管的早期血运重建,从而改善临床预后。然而,这类患者中,大多数都患有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病死率也较单只病变高。

目前,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有三种策略:仅干预梗死相关血管、同次干预多支血管和分次干预多支血管。理论上来说,同时解决多支病变,更易改善心肌缺血,但也导致操作时间延长、对比剂和放射线剂量增加,增加对比剂肾病和左室功能不全风险。目前,虽然有指南倾向于推荐 PCI 同时处理非病变血管,但心血管领域对此仍存在争议。

来自德国吕贝克大学心脏中心的 Holger Thiel 博士及其团队对此展开了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CULPRIT-SHOCK 试验),旨在探索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若合并有多支血管病变,应如何选择最佳的血运重建策略。全文于近期发表在 NEJM 杂志。

研究纳入了 706 例患有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心梗和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根据首次血运重建分组为:

A 组:仅干预梗死相关血管的 PCI 治疗(可分次干预多支血管)

B 组:同次干预多支血管 PCI 治疗。

主要终点是随机分配 30 天后出现死亡或导致肾脏替代治疗的严重肾衰竭的复合事件。安全终点包括出血和卒中。

结果显示,第 30 天时,A 组和 B 两组的复合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45.9% 和 55.4%。A 组和 B 组的相对死亡风险为 0.84,相对肾替代治疗风险为 0.71。另外,研究还包括了达到血流动力学稳定所需时间、儿茶酚胺治疗风险、肌钙蛋白 T 和肌酸激酶水平以及出血和卒中率等指标,但两组间都没有统计学差异。

该研究结果提示了与同次干预多支血管 PCI 治疗相比,仅干预梗死相关血管的 PCI 治疗并没有增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和出血等风险,反而降低了死亡率,减少了肾衰竭的风险。作为目前最大规模欧洲多中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其结果挑战了目前的指南推荐。虽然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观察时间短和缺乏后期随访等问题,但该结果还是具有很大的可信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任杨源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