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消化频道学霸必读

2015-01-05 13:05 来源:丁香园 作者:木木-小新
字体大小
- | +

1、临床综述: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本文对近年来急性胰腺炎(AP)相关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详述了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等各方面。

(1)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24小时内行肝功检查和腹部超声来评估是否有胆囊结石。

(2)重症急性胰腺炎特征之一为持续的器官功能衰竭>48小时,此类患者死亡率>30%

(3)如症状持续超过7天,需行CT 检查评估胰腺实质或胰周坏死。

(4)首要治疗包括充分的液体复苏和给氧。

(5)如发现胆囊结石,在患者症状缓解的2周内必须行胆囊切除术或括约肌切开术。

(6)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需外科、内镜、放射科和ICU医生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协同合作。

详情点击:http://gi.dxy.cn/article/83479

2、BMJ 综述:乳糜泻

乳糜泻是指对摄入的含麦胶食物产生过度免疫应答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现有研究证实,乳糜泻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总结了提高乳糜泻诊断率的研究进展,并为新诊断的乳糜泻,以及原本认为对无麦胶饮食无反应的乳糜泻的治疗提供了相关证据。

(1)肌内膜抗体(EMA)、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tTG)抗体和去酰胺醇溶蛋白肽(DGP)抗体是诊断乳糜泻应用最广的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

(2)病理学标准是确诊成人乳糜泻的证据,即十二指肠活检显示存在绒毛萎缩,活检常用采样部位为十二指肠远端。联合十二指肠近端部位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3)目前乳糜泻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食用无麦胶食物,严格遵守无麸质食物的依从率为 42%-91%,随访可提高患者依从性。

(4)无麸质食物无效的乳糜泻被称为无反应型,一小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难治性乳糜泻,对此几种新治疗方案处于研究阶段中,如治疗性疫苗、益生菌、蛋白酶、谷氨酰肽转移酶抑制剂等。

详情点击:http://gi.dxy.cn/article/69510

3、大便做“药”:粪便菌群移植的前世今生

粪便菌群移植(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全世界已有数千例患者接受FMT治疗,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治愈率达到近90%。

(1)引发CDI的三个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抗生素暴露、高龄和住院。其中使用抗生素是最常见原因。

(2)抗生素治疗CDI的高失败率催生了FMT疗法的迅速崛起。

(3)多中心长期随访观察性研究显示,总体初步治愈率为91%,没有出现相关性不良反应。随机对照研究发现,FMT比万古霉素有效率高出3倍。

(4)随着临床对其治疗效能的认可,FMT开始出现产业化趋势,FDA开始将人类粪便视作一种未经批准的药品进行监管,所有FMT操作流程和临床试验开展前都需要获得研究性新药(IND)批准。

详情点击:http://gi.dxy.cn/article/95752

4、综述: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研究进展

世界范围内胃肠反流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中心性肥胖和胃肠反流性疾病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1)随着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胃肠反流疾病在治疗管理上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治疗的主要挑战由促进粘膜愈合演变为减少质子泵抑制剂抵抗的症状。

(2)肥胖发生率上升与大规模人群长期存在慢性胃食管反流,继而引起巴瑞特食管和食管腺癌发生率增加相关。腹型肥胖是巴瑞特食管和食管腺癌发生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3)有症状胃食管反流处理方案包括改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降低胃内酸度等。

(4)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减少食管炎进展及烧心、反刍、胸痛、咳嗽等情况,但无酸性或弱酸性反流同样可引起反流症状,而这类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方案反应较差。

(5)靶向治疗食管高敏感性、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等可为替代治疗策略。非药物治疗的选择包括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抗反流技术、植入电极对食管下括约肌进行电刺激等。

详情点击:http://gi.dxy.cn/article/85167

5、胆囊结石综述

西方国家成年人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5%-25%,了解胆囊结石的相关结局、并发症及正确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1)胆结石最常见症状为胆绞痛(右上腹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通常无发热。其他症状包括上腹痛及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恶心、腹胀等。并发症有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以及急性胆管炎、肠梗阻等少见并发症。

(2)超声是现今诊断胆结石的一线检查方法,准确率也较高。出现局部或全身炎症表现时需怀疑急性胆囊炎,可通过超声、CT、MRI确诊。

(3)无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不推荐采取治疗,胆囊切除是治疗有症状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全身状况不允许行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胆囊造口术可起应急作用,一旦患者全身状况改善,可考虑行胆囊切除术。

(4)急性胆囊炎自症状发生1周内行胆囊切除术能防止等待手术过程中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早期行胆囊切除术不适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和妊娠患者。

详情点击:http://gi.dxy.cn/article/74036

6、炎症性肠病临床要点简述

炎症性肠病 (IBD)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C) 和克罗恩病(CD)。本文简述了IBD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知识。

(1)IBD患者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血便、发热、乏力及体重下降。

(2)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CT、X 片),以及胃肠道内镜等综合评估患者。通过粪便及血常规检查排除常见感染引起的腹泻。

(3)轻症者应行抗炎治疗,较严重者须应用免疫调节剂或免疫抑制剂,而对于严重暴发型患者则须应用激素压制。若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则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详情点击:http://gi.dxy.cn/article/76294

7、临床综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本文对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NAFLD包含一系列肝疾病,主要包括单纯肝脏脂肪变性(NAFL)、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及终末期肝硬化。

(2)NAFLD影响全球范围内大于20%的人群,尤其是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3)NAFLD 最早期NAFL阶段进展为严重肝脏疾病的风险最低,但NASH患者进展的风险非常高。NAFLD 患者肝脏脂肪变性是2 型糖尿病发展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

(4)许多NAFLD没有症状,疑似诊断通常依靠ALT水平升高,其他临床和生化检查特点,或无意间由腹部超声检查发现。

(5)持续的减重可以改善肝功能和肝病理,改善生活方式是关键的干预手段。

(6)对于有高心血管病风险的NAFLD患者,必须服用他汀类药物,除非该患者的转氨酶水平已超出正常或上限的3倍。

详情点击:http://gi.dxy.cn/article/82667

8、临床综述: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ILD)属于罕见病,但可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本文综合近年来临床相关研究进展,对AILD诊断和预后的评估,治疗方法,症状控制等方面的挑战进行了综述。

(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缺乏预测高风险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熊去氧胆酸 (UDCA)13-15mg/kg/d 为主要的有效治疗方式。

(2)重叠综合症:关键问题是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随后节制激素疗法的使用与否。

(3)原发硬化性胆管炎(PSC):缺乏衡量疾病早期、高危患者和致癌风险增加的生物标志物;仍无有效的主要治疗方式,胆汁酸相关药物的二线疗法可能更有潜力。

(4)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需要制定鉴别高风险患者的分层标准。组织学是诊断关键,但形态学改变不易鉴别AIH和病毒或药物诱导的肝损伤。无激素疗法也很重要。

(5)IgG4 相关疾病:缺乏循证支持的治疗方法;抗原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对疾病精确诊断标志物的发展很重要。

详情点击:http://gi.dxy.cn/article/89992

9、肠麻醉综合征最新共识

肠麻醉综合征(NBS)定位于胃肠道,是应用阿片类药物不易识别的不良反应,患者日常生活受影响的程度比四肢瘫痪患者更重。

(1)NBS是阿片类药物诱发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慢性、间断性腹痛,虽然镇痛药物剂量增加,但腹痛程度依然加重,可伴有恶心、腹胀、间歇性呕吐及便秘,进食可加重上述症状。

(2)肠动力及排便习惯改变,剂量及持续时间均不是诊断NBS的必须条件。影像学检查可显示明显的部分肠梗阻,大便潴留也很常见,实验室检查通常正常。

(3)药物治疗包括脱毒治疗、抗抑郁药物、苯二氮卓类、可乐定等。其他包括行为干预、改善便秘等。

详情点击:http://gi.dxy.cn/article/91334

10、消化道动力药物大起底

目前以增强消化道动力为主要作用机理的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情况又如何?

(1)甲氧氯普胺是第一款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长期大剂量应用常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并不常用。

(2)多潘立酮疗效良好且无锥体外系反应,但因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脏不良反应而被EMA建议限制使用,认为该药只应用于治疗恶心呕吐,且必须是小剂量短期使用。FDA也发出警告停止使用。

(3)伊托必利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新成员,疗效良好的同时也是目前安全口碑最好的一个。

(4)5-羟色胺(5-HT)激动剂类药物主要包括西沙比利、莫沙必利、替加色罗、普卡比利和伦扎必利等,尽管疗效良好,但安全记录堪忧,使用时需要对患者及其同时服用的药物进行严格的考量。替加色罗在国内已停止使用。

详情点击:http://gi.dxy.cn/article/71937

编辑: 赵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