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心率或可预测左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

2014-04-09 12:13 来源:丁香园 作者:清热解毒2号
字体大小
- | +

早在20多年前,Framingham研究就发现静息心率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相关。然而多年过去,尽管后续有多项研究均显示心率加快与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及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但静息心率仍未被纳入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队伍中,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受到其他危险因素的相互影响,另一原因可能是静息心率与心血管事件关系的机制仍未明确。

已有研究发现,静息心率介导的动脉压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有关,使其在心血管疾病进展和临床表现的潜在机制备受瞩目。众所周知,静息心率的加快不仅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有关,同时也与非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相关。在既往许多研究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冠心病患者中,静息心率与左心功能不全和/或心力衰竭有关。

很少有临床研究探讨在无心血管疾病史的无症状患者中,静息心率是否与左心功能不全和/或心力衰竭有关。静息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密切调节,以提供足够的心脏输出量。在左心功能不全及进展为心力衰竭的早期,左心功能的轻微下降或许伴随着静息心率的代偿行加快,甚至在加快的静息心率作为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之前。

就此方面,尚未有研究评估在大规模无症状人群中静息心率与心力衰竭和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基于上述背景,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Anders Opdahl等对MESA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多民族研究)6814名参与者进行了分析,以评估基线静息心率与心力衰竭和全心或左心功能不全的关系,相关研究发表于近期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研究者测量了MESA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多民族研究)中参与者纳入时的基础心率。排除部分患者后,在接受心脏磁共振的5000名患者中,经过中位7年的随访,心力衰竭事件发生176起。共1056名参与者基线期和第5年的射血分数(ΔEF)和环向应变峰值改变(Δεcc)作为全心或左心功能障碍的标志。

研究发现静息心率每增加1次/分钟,心力衰竭事件校正后的相对风险就增加4%。校正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中显示静息心率与Δεcc和ΔEF的下降呈正相关,即使在排除所有的冠心病事件后仍然如此。

研究者认为,无心衰症状参与者静息心率的加快与心衰事件风险增加相关,心率加快与全心或左心功能障碍进展相关,并且这种关系独立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wufe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