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临床科研的大数据思维及管理

2018-05-30 17:28 来源:丁香园 作者:
字体大小
- | +

21 世纪是信息科技的时代,大数据已经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医疗科研领域,我们正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临床诊疗的实际变化带来临床科研思维的变化。临床科研工作者如何革新临床科研的思维,正面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国家有哪些政策变革,一线工作者有哪些探索?


2018 年 5 月 24 日,在丁香园举办的「2018 中国生物企业发展大会」上,朱志图教授以一个临床工作者、临床科研专家、临床科研管理专家等多角色于一体的角度,以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样本,详细阐述了临床科研的思考:临床科研的大数据思维与精细化管理。


朱志图,主任医师,临床肿瘤学博士,锦州医科大学肿瘤学教授,肿瘤学术带头人。


现任锦州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副主任,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兼任世界华人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 MDT 专委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健康形势严峻


朱院长用医疗大数据告诉我们,中国人未富先老,目前的中国正面临非常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老龄化带来的就是个人的健康问题以及整个社会沉重的医疗负担。其次,我们又面临重大疾病年轻化的趋势。朱院长提到他肿瘤科见过 18 岁的肺癌患者,并且肿瘤年轻化的情况并不鲜见。同时国民亚健康化、过劳猝死比例高、疾病误诊比例高、慢病死亡比例高等问题,均会对中国的未来带来巨大的问题


临床正在变


朱院长告诉我们与严峻的健康形式并行出现的是临床诊疗模式、临床思维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第一个,临床诊疗模式的变化,从单学科诊疗到 MDT,从规范化到个体化。例如肿瘤科,现在细分了很多亚科室,包括肿瘤内科、外科、介入、放疗等等。

单学科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就面临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疾病只会站在亚专科(学科)的角度看待问题,疾病缺少了整体观全面观。那么,肿瘤 MDT 就是应对之道。


第二个案例是循证医学本身也在变化。传统循证医学是产生、总结、加工、整合证据,指导医学决策的思维顺序与决策过程。而在大数据时代的循证医学,则是发现医学海量数据及证据之间的逻辑相关,进而指导医学决策。


530-1.png


临床变了,临床科研怎么样了?


科研之于临床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是朱院长也用亲生经历及他对临床科研的了解告诉我们目前的临床科研仍存在很多问题,科研与临床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具体来说可总结为「三缺」和」三不熟悉」:


三缺:

1. 临床医生缺少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2. 缺少研究及转化平台;                                            

3. 缺少原创的临床和基础科研能力。


三不熟悉:

1.    不熟悉产业标准;

2.    不熟悉产品研发体系;

3.    不熟悉临床需求。


针对目前的临床科研环境及医疗大趋势,国家也作了很多努力的。例如,成立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制定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五年规划,做了几大方面的重大决策。


任务一:

重点围绕慢病和常见病完善布局

实现主要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的全覆盖;

探索推进省部共建中心的建设。


任务二:

重点开展临床循证、转化应用、应用推广及防控战略研究

整合集成临床医学研究资源和研究力量;

按照创新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重点开展以上四类研究。


任务三:

强化医学研究基础平台建设

加强临床科研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生物样本、医疗健康大数据等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


临床科研转变的前提


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朱院长的一大重点就是临床科研管理,他提到临床科研要转变的前提,首先是要完成临床科研的互联互通标准化。患者的所有信息都要能够被轨迹化的看到,医院之间的数据能够共享。卫建委也已经开始关注到互联互通对医院对科研来讲,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其次,要做到精准诊疗。精是指「精细」,除了常规的检查,也要从分子生物学等微观层面去了解患者的情况。准是指」准确」,准确的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前提。诊疗是指严格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


精细化管理(实例)


过去对科研的管理模式,重管理、重制度、成果,轻视了服务、激励、过程,也轻视了临床应用的转化。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新型科研模式,每个临床工作者需要转变,每个管理者也需要转变。


530-2.png


这个转变的要义就是精细化。朱院长以锦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例出发,为大家详细说明一下临床科研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及重点。


530-3.png


第一,锦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发了自己的平台。基于人财物一体化的模式下,看到人的轨迹,人的科研成果,甚至细化到物品的预约,设备的预约使用情况。医院可以了解一台实验仪器是什么时间用的,用于什么项目,用了多长时间。


这个平台还能非常方便的即时统计到每一个医生、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每一个科室、病区的工作量,这样对所投入科研的人财物就有一个客观的判断。


第二,搭建来自临床、服务临床的转化医学中心。做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服务于临床,解决人们的健康需求。


530-4.png


在这样的前提下,锦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制定了以四大平台为基础的临床研究中心,支持临床医生做更多的临床研究。


尤其是临床生物样本中心,不但是临床科研精细化管理的范本,还是临床科研创新的范本。2013 年首次提出了 B-E 银行的概念。近年来,一直依托生物银行与电子数据库银行的结合做了很多的研究。


未来已来


未来已来,依托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挖掘临床需求,解决临床需求。

编辑: 韦成凤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