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罕见:介绍 2 例儿童大疱性类天胞疮

2016-03-05 07:15 来源:丁香园 作者:cindylyy
字体大小
- | +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以躯干、四肢出现张力性大疱为特点。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较为少见,多发于肢端,如手掌、足底等。

在近期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杂志上,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中心医院皮肤与性病学系 Ramos 教授等报道了 2 例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现介绍如下。

患儿 1 为女婴,6 月龄,既往体健,无感染或疫苗注射史,无大疱性疾病家族史,就诊时表现为两侧手掌和足底大疱性皮损 1 周余,基底呈红斑,皮损互相融合(如图 1a,b 所示),躯干和四肢表现为红斑和斑块,中央和四周伴发囊泡(如图 1c 所示),未见粘膜受累,其余未见异常。

1.png
图 1. 患者 1 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增多(20.2 G/L),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占 26.9%,5.4 x 103/μL),其余检查未见异常。

皮肤活检示表皮下水疱,未见皮肤棘层松解或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如图 1d 所示)。直接免疫荧光(DIF)检查示,C3 反应蛋白沿表皮真皮连接处呈线性反应,简介免疫荧光(IIF)检查示 IgG 抗 BP180 水平升高(> 200 U/mL),ELISA 检查未见表皮内自身抗体存在。

患儿 2 为男婴,4 月龄,因皮肤大疱性疾病 10 余日就诊,临床表现为躯干、手足表现呈囊泡和紧张性大疱,伴手掌和足底受累,面部、颈部、腹部和下肢呈卵圆形红色斑块 10(如图 2a-2c 所示),其余未见异常。患儿 1 周前曾换上呼吸道感染,4 月前曾接受免疫接种,包括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小儿麻痹症,B 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1.png
图 2. 患者 2 临床表现及组织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

组织学检查示,表皮空洞,真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如图 2d 所示)。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示 IgG、IgM、C3 反应蛋白沿表皮真皮连接处呈线性反应(如图 2e 所示),间接免疫荧光和 ELISA 检查示 IgG 抗 BP180 抗体水平升高(312U/mL)。

治疗

2 例患儿均接受口服泼尼松龙(1.5 mg/kg·d)以及外用 0.1% 甲基泼尼松龙乙酸丙酯乳膏,其中患儿 1 经 2 月治疗后完全缓解,患儿 2 经 2.5 个月治疗后减少口服泼尼松剂量,但出现复发,经 3 个月治疗后完全缓解。18 个月随访后,2 例患儿均未出现复发。

病例学习

儿童大疱性类天胞疮表现为表皮下水疱,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该病发病率有两处峰,一处为出生后第 1 年,典型表现为面部和肢端皮损伴手掌和足底受累,另一处为 8 岁左右。

先前有报道表明,接种疫苗或可成为儿童大疱性类天胞疮的一个诱因,提示疫苗与儿童大疱性类疱疮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但由于婴儿第 1 年接种的疫苗数量较多,目前很难在两者之间建立明确关系。

总的来说,儿童大疱性类疱疮大多为自限性疾病,对局部或系统性可的松疗法反应理想,通常在数月后可实现完全缓解,预后较好,其他治疗药物还包括氨苯砜,咪唑硫嘌呤,环孢霉素,静注免疫球蛋白,霉酚酸酯等。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费杨虹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