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黄波等Nature子刊发文解析癌症代谢机制

2013-10-24 23:19 来源:生物通 作者:
字体大小
- | +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肝癌细胞丧失了正常肝细胞具有的糖异生活动,采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可将癌细胞的代谢从糖酵解切换回糖异生,有效地治疗肝癌。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2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黄波(Bo Hu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学与肿瘤生物治疗。其在肿瘤微环境的成因及相关机制、肿瘤的免疫逃逸和生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肝癌进展迅速和早期转移等特征,在临床上早诊困难,治疗预后效果差。深入了解肝癌的发病机理对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治疗效果,降低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重要的意义。
 
代谢异常被视为是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解析癌症代谢将有助于阐明癌症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潜力的靶点。根据瓦氏效应(Warburg effect)学说,癌细胞能量代谢调控失常有可能导致了许多代谢信号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如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各种生物学过程。作为癌细胞的一个共同特征,异常代谢成为了当前癌症研究的一个热点。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非糖前体,如乳酸、烯丙醇、糖氨基酸和甘油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体内近一半的葡萄糖的消耗及重要器官的能量供应都依赖于糖异生的作用。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场所。但目前对于肝癌中这种糖异生活动是否存在改变并不是很清楚。
更好地了解这一生物过程或许可促成新型治疗策略。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在小鼠或人类的肝癌细胞中并不存在糖异生。他们发现两种调控糖异生活动的重要酶11β-HSD1和11β-HSD2反向表达于肝癌细胞中,导致了内源糖皮质激素失活,糖异生丧失。在患者的肝癌中,11β-HSD1和11β-HSD2的表达与预后和生存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证实,地塞米松能够通过绕过异常的11β-HSD酶调控恢复恶性细胞中的糖异生,从而有效治疗肝癌。
 
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肝癌细胞丧失糖异生的分子基础,并提出了一些潜在的治疗新策略。

编辑: 冯志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