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角膜屈光手术发展的趋势

2014-07-18 22:04 来源:丁香园 作者:黄正
字体大小
- | +

随着社会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屈光不正患者在解决方案的选择方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佩戴框架眼镜或者角膜接触镜,传统的角膜激光手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同时,眼内晶体植入手术的问世,让高度近视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达到了难以想象的水平。在如此纷繁的手术方式中作何选择,这是每一个屈光不正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来自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Dr Jimmy  Lee等归纳了目前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趋势,他的论文发布在最新一期的Curr Opin Ophthalmol杂志上。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和患者需求的提升,我们在给屈光不正患者作出建议之前,还必须得考虑年龄因素,从而促使我们更加关注老视相关问题。

首先要更新的观念是角膜激光手术的禁忌症。有专家分析了美国FDA对施行LASIKPRK手术的最新要求以及AAO最新指南,得出的最终结论是,激光手术的适应症变得更为广泛,包括病情控制稳定的青光眼患者,糖尿病,皮肤病,甚至包括那些经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HIV患者。

然而,随着角膜屈光手术广泛开展,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值得深思。最引人关注的问题是,角膜曲率的改变将对人工晶体度数计算产生怎样的影响?至于术后利用Goldman压平眼压计测量产生的眼压误差,目前已经看到了曙光,动态轮廓眼压计或者Tonopen眼压笔均能精确测量激光消融术后的眼内压

LASIK或者PRK术后,患者还得面对眼表微环境的改变。目前更为强调的是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别是MMP-9)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能够很好的改善眼表相关问题。一种新的促分泌素,二尿嘧啶核苷四聚磷酸酯四钠盐眼液(diquafosol tetrasodium solution)也开始用于LASIK术后的干眼症治疗。

另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是微型角膜刀VS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目前较为公认的结论是飞秒激光在角膜瓣直径和厚度方面表现得更为优异。关于对飞秒激光术后可能会诱发更明显炎症反应的担心,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新一代飞秒激光均允许设置更低的能量完成手术,从而大大减少术后出现DLK和短暂光敏感综合征的风险。

二次手术虽然并不常见,但却是激光手术难以回避的问题,这恰恰是飞秒激光的另一个优势所在,因为术中可以设计角膜瓣边切,再切,以及袖珍角膜瓣。关于处理角膜屈光手术和眼内手术后残余屈光不正,以及在远视治疗方面,目前的观点是,角膜胶原交联能减少远视回退,明显改善屈光手术后角膜后膨隆。

对于散光矫正,也有不同的方案选择。当面对单纯老视患者时,可以选择角膜激光手术;如果患者合并白内障,可行晶体置换,并植入Toric散光晶体,或者植入老视矫正人工晶体,同时制作角膜缘松解切口。

事实上,目前的趋势是将眼内手术作为矫正屈光不正的第一选择。屈光性晶体置换,虽然存在争议,也未成为常规手术,但随着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普及,已经推动手术医师(甚至包括患者)以LASIK或者PRK的标准和预期来对待基于晶体的手术。

虽然术前测量技术在持续发展,术中能再次确定屈光不正的大小,以及人工晶体技术的进步,这些能够帮助手术医师满足患者对效果的需求,但术后存在残余屈光不正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关于如何处理白内障术后出现的残余屈光不正,目前一致认为LASIK或者PRK是最为精确的解决办法。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比如角膜不适合手术,或者没有激光平台,可以选择人工晶体置换,或者再植入一枚背驮式人工晶体,而后者更为安全,也更精确。

总之,目前矫正屈光不正有向人工晶体手术发展的趋势。结合术前诊断和传统屈光手术的相关工具,比如角膜地形图,X线断层摄影,波前像差仪和飞秒激光,这将使得手术医师能有多重选择。一旦这些新的技术投入临床使用,那么将预示着屈光不正患者的美好明天即将到来。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ophth00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